“靜觀神與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觀神與骨”全詩
靜觀神與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質易朽,麋鹿心難馴。
何事赤墀上,五年為侍臣。
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
不惟非貴相,但恐生禍因。
宜當早罷去,收取云泉身。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自題寫真(時為翰林學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題寫真(時為翰林學士)》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詩人自稱面貌平凡,不自識,李放為其寫真。詩人通過觀察自己的神態和骨骼,認為自己的樣貌像山中人。蒲柳的質地容易腐朽,善良的麋鹿難以馴服,詩人認為自己不適合在朝廷中侍奉。況且,他的性格剛狷,不易與世人為伍。詩人擔心自己的面貌和性格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因此建議早日離開官場,追求隱逸的生活。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我面貌平凡,不自識,李放寫下我的真貌。
靜靜觀察自己的神態和骨骼,就是個山中的人。
蒲柳的質地容易腐朽,麋鹿的內心難以馴服。
何必繼續在朝廷侍奉,五年來做官?
況且我性格剛狷,與世人難以共處。
我非貴相,但擔心我的樣貌和性格會招來禍患。
應該早早離開,追求自由自在的云泉生活。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面貌和性格的無奈和疑慮,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詩中山中人的形象是對自己的自省和追求真實自我的一種表達。整首詩簡潔而含蓄,言簡意賅地傳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他對自己處境的思考和對人生追求的態度。
“靜觀神與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tí xiě zhēn shí wéi hàn lín xué shì
自題寫真(時為翰林學士)
wǒ mào bù zì shí, lǐ fàng xiě wǒ zhēn.
我貌不自識,李放寫我真。
jìng guān shén yǔ gǔ, hé shì shān zhōng rén.
靜觀神與骨,合是山中人。
pú liǔ zhì yì xiǔ, mí lù xīn nán xún.
蒲柳質易朽,麋鹿心難馴。
hé shì chì chí shàng, wǔ nián wèi shì chén.
何事赤墀上,五年為侍臣。
kuàng duō gāng juàn xìng, nán yǔ shì tóng chén.
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
bù wéi fēi guì xiāng, dàn kǒng shēng huò yīn.
不惟非貴相,但恐生禍因。
yí dāng zǎo bà qù, shōu qǔ yún quán shēn.
宜當早罷去,收取云泉身。
“靜觀神與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