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者多憂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者多憂畏”全詩
南檐半床日,暖臥因成睡。
綿袍擁兩膝,竹幾支雙臂。
從旦直至昏,身心一無事。
心足即為富,身閑乃當貴。
富貴在此中,何必居高位。
君看裴相國,金紫光照地。
心苦頭盡白,才年四十四。
乃知高蓋車,乘者多憂畏。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閑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閑居
空腹一碗稀粥,
饑餓中品味余香。
南檐下的陽光,
使我暖臥而入夢鄉。
綿袍蓋住雙膝,
竹幾扶持雙臂。
從日出直至日落,
身心無事可憂。
心滿即為富足,
身閑即為貴重。
富貴在此居住,
何必追逐高位。
你看裴相國,
他的金紫光照大地。
心灰意冷,頭發盡白,
才年四十四。
才領悟高蓋車的乘坐者,
往往有更多擔憂和恐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閑居中過著安逸生活的景象。作者描述了自己空腹喝稀粥的情景,卻覺得饑餓中品嘗粥的味道更加香甜。他躺在陽光下的南檐下,感受到陽光的溫暖,舒適地入睡。他身穿綿袍,靠著竹幾支撐著雙臂,從早到晚都無憂無慮,無所事事。他認為心滿足即為富有,身閑逍遙即為貴重。他反問了自己為什么要追求高位,以裴相國為例,雖然他是金紫色的官袍照耀大地,但心灰意冷,頭發已經全白,他才四十四歲。詩人領悟到了高官的乘車者往往有更多的憂慮和恐懼。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對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內心滿足與安閑生活的價值。詩人通過描繪自己閑居的情景,表達了對于恬淡生活的追求,并警示人們不要迷戀權勢和地位的空虛,而是應該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滿足。詩歌間接地表達了對于社會榮華富貴的批評和反思,強調了人生應該追求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乘者多憂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jū
閑居
kōng fù yī zhǎn zhōu, jī shí yǒu yú wèi.
空腹一盞粥,饑食有馀味。
nán yán bàn chuáng rì, nuǎn wò yīn chéng shuì.
南檐半床日,暖臥因成睡。
mián páo yōng liǎng xī, zhú jǐ zhī shuāng bì.
綿袍擁兩膝,竹幾支雙臂。
cóng dàn zhí zhì hūn, shēn xīn yī wú shì.
從旦直至昏,身心一無事。
xīn zú jí wéi fù, shēn xián nǎi dāng guì.
心足即為富,身閑乃當貴。
fù guì zài cǐ zhōng, hé bì jū gāo wèi.
富貴在此中,何必居高位。
jūn kàn péi xiàng guó, jīn zǐ guāng zhào dì.
君看裴相國,金紫光照地。
xīn kǔ tóu jǐn bái, cái nián sì shí sì.
心苦頭盡白,才年四十四。
nǎi zhī gāo gài chē, chéng zhě duō yōu wèi.
乃知高蓋車,乘者多憂畏。
“乘者多憂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