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息東庵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息東庵下”全詩
家園病懶歸,寄居在蘭若。
薜衣換簪組,藜杖代車馬。
行止輒自由,甚覺身瀟灑。
晨游南塢上,夜息東庵下。
人間千萬事,無有關心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蘭若寓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蘭若寓居》
名望昔日老懶故,甘愿離開官場途。
回歸故土,安居于蘭若。
簪組頭上,不再華服裝。
一根藜杖,代替車馬行。
行走自由,身心舒暢痛快。
晨游南塢山,夜宿東庵處。
人世間千萬事,無人真正關心。
中文譯文:
曾經名望的名士變得懶散,愿意遠離繁瑣的官場。
回歸故鄉,安居在蘭若。
不再打扮得華麗,只戴著簡單的斗笠。
用一根藜杖代替車馬,自由地行走。
心情暢快,身體舒泰。
清晨在南塢上游玩,夜晚在東庵下住宿。
人世間的千萬事,沒有人真正關心。
詩意和賞析:
《蘭若寓居》是白居易寫給自己的詩,講述了他的退隱生活。詩中表達了他離開官場的愿望,回到故鄉安居,過上寧靜自由的生活。他不再追求名利,放下了世俗的束縛,換上簡樸的衣服,用一根藜杖代替車馬,享受著自由自在的行走。他在蘭若(一種草本植物)寄居,清晨在南塢上游玩,夜晚在東庵下休息,過著悠閑自在的日子。詩的最后表達了他的感受,他發現人世間的事情很多,但幾乎沒有人真正關心。這首詩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表達了他對虛名利離去的決心。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和心情表達,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寧靜與自在,給人以寧靜淡泊的美感。
“夜息東庵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 rě yù jū
蘭若寓居
míng huàn lǎo yōng qiú, tuì shēn ān cǎo yě.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jiā yuán bìng lǎn guī, jì jū zài lán rě.
家園病懶歸,寄居在蘭若。
bì yī huàn zān zǔ, lí zhàng dài chē mǎ.
薜衣換簪組,藜杖代車馬。
xíng zhǐ zhé zì yóu, shén jué shēn xiāo sǎ.
行止輒自由,甚覺身瀟灑。
chén yóu nán wù shàng, yè xī dōng ān xià.
晨游南塢上,夜息東庵下。
rén jiān qiān wàn shì, wú yǒu guān xīn zhě.
人間千萬事,無有關心者。
“夜息東庵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