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懷須自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懷須自空”全詩
相悲一長嘆,薄命與君同。
既嘆還自哂,哂嘆兩未終。
后心誚前意,所見何迷蒙。
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
或飄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袞服相天下,倘來非我通。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窮。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
無令怏怏氣,留滯在心胸。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
我病臥渭北,
君老謫巴東。
相悲一長嘆,
薄命與君同。
既嘆還自哂,
哂嘆兩未終。
后心誚前意,
所見何迷蒙。
人生大塊間,
如鴻毛在風。
或飄青云上,
或落泥涂中。
袞服相天下,
倘來非我通。
布衣委草莽,
偶去非吾窮。
外物不可必,
中懷須自空。
無令怏怏氣,
留滯在心胸。
中文譯文:
我病臥在渭河的北岸,
你年老被貶謫到巴東。
我們彼此同情,發出長嘆,
我們的命運都如此薄弱。
既然嘆息,又自嘲笑,
嘲笑和嘆息都未曾停止。
后來的心詛咒之前的想法,
所看到的一切都模糊迷茫。
人生的大塊間隙,
就像鴻毛在風中飄蕩。
或者飄上青云之上,
或者落在泥濘之中。
華麗的衣服可向天下展示,
但是如果來的人不是我所認識的,
我寧愿穿著樸素的布衣,
偶爾離開并不代表我貧窮。
外在的物質并不是必須的,
內心的空靈才是關鍵。
不要讓沮喪的情緒,
停滯在心胸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題為《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詩人在病臥渭北之時聽聞庾七左被貶謫到巴東,他感到相悲并發出長嘆,認為自己和庾七左一樣命運薄弱。詩人在嘆息的同時,又自我嘲笑,覺得自己的嘆息和嘲笑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他反思自己后來的想法和心態,覺得自己所見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迷茫。
接著,詩人以人生為喻,將人生的大塊間隙比作風中的鴻毛,飄蕩不定,有時飄上青云,有時落在泥濘之中,形容人生的起伏和不確定性。
詩人隨后談及袞服和布衣,袞服象征官位和榮耀,布衣象征樸素和平凡。詩人認為即使穿著華麗的袞服,但如果來的人不是他所認識的人,他寧愿穿著樸素的布衣。這里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認為外在的物質并不是必須的,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空靈和自我認知。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內心的期望,希望不要讓沮喪的情緒停滯在心胸之中,而是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整首詩以自我反思和對人生的思考為主題,通過對自身和外在世界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然態度和對內心的追求。詩中運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以及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出詩人對現實境遇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啟示性。
“中懷須自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yǔ qī zuǒ jiàng, yīn yǒng suǒ huái
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
wǒ bìng wò wèi běi, jūn lǎo zhé bā dōng.
我病臥渭北,君老謫巴東。
xiāng bēi yī cháng tàn, bó mìng yǔ jūn tóng.
相悲一長嘆,薄命與君同。
jì tàn hái zì shěn, shěn tàn liǎng wèi zhōng.
既嘆還自哂,哂嘆兩未終。
hòu xīn qiào qián yì, suǒ jiàn hé mí méng.
后心誚前意,所見何迷蒙。
rén shēng dà kuài jiān, rú hóng máo zài fēng.
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
huò piāo qīng yún shàng, huò luò ní tú zhōng.
或飄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gǔn fú xiāng tiān xià, tǎng lái fēi wǒ tōng.
袞服相天下,倘來非我通。
bù yī wěi cǎo mǎng, ǒu qù fēi wú qióng.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窮。
wài wù bù kě bì, zhōng huái xū zì kōng.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
wú lìng yàng yàng qì, liú zhì zài xīn xiōng.
無令怏怏氣,留滯在心胸。
“中懷須自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