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隨出洞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隨出洞水”全詩
臥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行隨出洞水,回別緣巖竹。
早晚重來游,心期瑤草綠。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山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山吟》
朝詠游仙詩,暮歌采薇曲。
臥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行隨出洞水,回別緣巖竹。
早晚重來游,心期瑤草綠。
中文譯文:
早晨吟詠游仙的詩,傍晚歌唱采薇的曲調。
躺在云朵上,坐在潔白的石頭上,住在山中的十五個星宿里。
隨著出洞的水流行走,告別依靠在巖石旁的竹林。
早晚會再次來此游玩,心中期待著那翠綠的瑤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山水詩。詩人描繪了自己早晨吟詠仙境之美,傍晚歌唱自然采薇的寧靜景象。他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山水之美的熱愛和向往。
詩的第一句“朝詠游仙詩,暮歌采薇曲”展現了詩人對清晨和傍晚的贊美。朝詠游仙,表達了詩人對仙境般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感嘆。暮歌采薇,描繪了傍晚時分的寧靜和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
接下來的兩句“臥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描繪了詩人在山中的景象。他躺在云朵上,坐在潔白的石頭上,感受著山中的寧靜和美麗。山中十五宿指的是星宿,象征著詩人身處于宇宙之中,與星辰共舞。
緊接著的兩句“行隨出洞水,回別緣巖竹”描述了詩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他隨著山間的溪水行走,告別依靠在巖石旁的竹林。這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旅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贊美。
最后兩句“早晚重來游,心期瑤草綠”表達了詩人對再次來此游玩的期待。他心中希望能再次來到這片美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到翠綠的瑤草,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自然山水之美的贊美和向往,展現了他對清晨和傍晚的喜愛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詩中自然景色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互映襯,呈現出一幅寧靜、美好的山水畫卷。
“行隨出洞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hān yín
出山吟
cháo yǒng yóu xiān shī, mù gē cǎi wēi qū.
朝詠游仙詩,暮歌采薇曲。
wò yún zuò bái shí, shān zhōng shí wǔ sù.
臥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xíng suí chū dòng shuǐ, huí bié yuán yán zhú.
行隨出洞水,回別緣巖竹。
zǎo wǎn chóng lái yóu, xīn qī yáo cǎo lǜ.
早晚重來游,心期瑤草綠。
“行隨出洞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