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出囂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能出囂塵”全詩
下有一條路,通達楚與秦。
或名誘其心,或利牽其身。
乘者及負者,來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囂塵。
七年三往復,何得笑他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登商山最高頂》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商山最高頂》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詩人通過描繪商山的高峻和云霧彌漫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遠離塵世苦悲的心境。
中文譯文:
登上商山最高峰,
四處遠眺只有煙云。
山下有一條道路,
通向楚國和秦地。
或以名誘其心,
或以利牽其身。
無論是乘車的人,
還是背負重物的人,
他們來去無盡頭。
我也只是這個世界的過客,
無法擺脫喧囂的塵埃。
七年間往來三次,
怎能笑他人處境。
詩意和賞析:
詩人以壯麗的景色和細膩的語言展現了商山的壯美和神秘感。商山被云霧環繞,給人一種天地廣闊的感覺。然而,詩人并不滿足于此,他覺得自己無法遠離塵世的紛擾和痛苦,無法擺脫種種的誘惑和束縛,無法脫離出世的迷茫與困境。七年時間里,他來來回回三次,但仍然無法超越他人,無法達到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此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感。他對于塵世的痛苦與紛擾感到不滿和迷茫,希望擺脫現實的束縛,追求自由與安寧。然而,他又覺得自己力量有限,無法擺脫種種的誘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這是一首充滿了思考和哲理的詩,以深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的痛苦和對于追求理想的渴望。
“未能出囂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shāng shān zuì gāo dǐng
登商山最高頂
gāo gāo cǐ shān dǐng, sì wàng wéi yān yún.
高高此山頂,四望唯煙云。
xià yǒu yī tiáo lù, tōng dá chǔ yǔ qín.
下有一條路,通達楚與秦。
huò míng yòu qí xīn, huò lì qiān qí shēn.
或名誘其心,或利牽其身。
chéng zhě jí fù zhě, lái qù hé yún yún.
乘者及負者,來去何云云。
wǒ yì sī rén tú, wèi néng chū xiāo chén.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囂塵。
qī nián sān wǎng fù, hé dé xiào tā rén.
七年三往復,何得笑他人。
“未能出囂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