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惜其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仲尼惜其賢”全詩
楊生亦好學,不幸復徒然。
誰識天地意,獨與龜鶴年。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傷楊弘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傷楊弘貞》
顏子昔短命,
仲尼惜其賢。
楊生亦好學,
不幸復徒然。
誰識天地意,
獨與龜鶴年。
中文譯文:
昔日顏子命運短暫,
孔子惋惜他的才華。
楊生也熱愛學習,
但不幸徒勞無功。
誰能領悟天地的意志,
只有和烏龜、鶴一樣長壽的人。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于楊弘貞的傷感之詩。顏子是春秋時期的一位有才華的學者,但命運卻很早逝。孔子對于顏子感到惋惜。而楊弘貞也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但卻沒有取得成功。白居易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夠領悟天地的意志呢?只有像烏龜和鶴這樣長壽的人才能夠做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顏子和楊弘貞兩位學者命運的比較,表達了對于短命或者徒勞無功的人的傷感。詩人暗示了學問和理想往往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實現的,而有些人卻因為命運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實現自己的才華和理想。詩中的問題也反映出詩人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無常和命運的感慨之情,引起讀者對于生命的思考和思索。
“仲尼惜其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yáng hóng zhēn
傷楊弘貞
yán zi xī duǎn mìng, zhòng ní xī qí xián.
顏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賢。
yáng shēng yì hào xué, bù xìng fù tú rán.
楊生亦好學,不幸復徒然。
shuí shí tiān dì yì, dú yǔ guī hè nián.
誰識天地意,獨與龜鶴年。
“仲尼惜其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