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竹馬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看竹馬戲”全詩
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觀兒戲》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兒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場面,即白居易在家中觀看孩子們的兒戲,引發了他對童年時光的回憶和對人生的思考。在觀賞孩子們的游戲時,他感嘆著童年的快樂和無憂無慮,與自己如今的憂愁和煩惱形成鮮明的對比。他靜靜地沉思,思考著自己和孩子們之間的差異,以及誰才是真正的癡迷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童年時光和成年后的反思之間的對比。通過觀看孩子們的兒戲,白居易喚起了對自己童年時光的懷念。詩中的“髫齔”和“綺紈”指的是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形象,而“弄塵復斗草”則描繪了他們在玩耍中的歡樂場景。孩子們毫不顧忌地享受著游戲的樂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居易的成年人生活,他感到憂愁和煩惱的壓力。詩中的“堂上長年客”和“鬢間新有絲”表明他已經步入中年,面對著各種人生的變化。他通過觀賞孩子們的童年游戲,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對比出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產生了對人生的思考。
最后兩句“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表達了白居易對童年和成年的對比的感慨。他認為年幼時的快樂與成年后的憂愁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差異。在對比中,他反思自己和孩子們的不同,同時也在思考誰才是真正的癡迷者,是孩子們對游戲的癡迷,還是成年人對生活的癡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對童年和成年生活的思考,通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的反思和對快樂的追求。這首詩詞既展示了白居易的個人情感,又反映了人們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和對成年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看竹馬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ér xì
觀兒戲
tiáo chèn qī bā suì, qǐ wán sān sì ér.
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nòng chén fù dòu cǎo, jǐn rì lè xī xī.
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
táng shàng cháng nián kè, bìn jiān xīn yǒu sī.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yī kàn zhú mǎ xì, měi yì tóng ái shí.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tóng ái ráo xì lè, lǎo dà duō yōu bēi.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jìng niàn bǐ yǔ cǐ, bù zhī shuí shì chī.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
“一看竹馬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