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秋三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上秋三至”全詩
人煙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腳直,驅雁風頭利。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憫默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
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郎》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郎》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派繞孤城,
城高生遠思。
人煙半在船,
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腳直,
驅雁風頭利。
去國來幾時,
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淪落,
此地同飄寄。
憫默向隅心,
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
莫問胸中事。
潯陽酒甚濃,
相勸時時醉。
中文譯文:
九條河流環繞著獨立的城池,
城池高聳,使人產生遙遠的思緒。
人煙半在船上,
野水比陸地更多。
穿越霞光的太陽筆直地照耀,
驅趕著飛翔的雁鳥,風勢迅猛。
離開家鄉來到這里已有多久,
長江上的秋天已經到來三次。
夫君也同樣淪落落魄,
在這個地方同樣漂泊流浪。
悲嘆默默地向著角落,
摧毀頹敗,觸碰籠中的羽翼。
暫時考慮眼前的計劃,
不要問我內心中的事情。
潯陽的酒濃得很,
時常相互勸酒,陶醉其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早秋時分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鄉漂泊和人生淪落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描述了城池高聳、河流環繞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孤獨和遙遠的思緒。人煙似乎只存在于船上,而野水卻比陸地更加廣闊,這種景象增添了一種離散和漂泊的意象。
詩中通過描繪穿越霞光的太陽和飛翔的雁鳥,展現了秋天的氣息和風勢的迅猛。詩人借此表達了對離開家鄉的日子的回憶和思念。他詢問自己離開家鄉已經多久了,而江上的秋天已經到來了三次,時間的流逝使人深感滄桑和離散之情。
詩中還描繪了詩人所處的境地,他和韋侍郎一樣淪落落魄,流離失所。詩人悲嘆自己默默無聞地被困在角落里,同時試圖擺脫頹敗的命運,掙脫束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態度,他希望把目光放在眼前的計劃上,不再去問胸中的事情,這可能是一種對現實的回應和逃避。潯陽的酒美味濃烈,詩人與友人相勸不斷,希望通過酒的陶醉來忘卻和遺忘。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而,你提供的詩詞并非來自白居易,而是一首虛構的詩詞。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婉約派的風格聞名,主題涵蓋了愛情、自然、社會等方面。如果你有其他關于白居易或其他詩詞的問題,我將很樂意為你提供幫助。
“江上秋三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qiū wǎn wàng, jiān chéng wéi shì láng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郎
jiǔ pài rào gū chéng, chéng gāo shēng yuǎn sī.
九派繞孤城,城高生遠思。
rén yān bàn zài chuán, yě shuǐ duō yú dì.
人煙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chuān xiá rì jiǎo zhí, qū yàn fēng tou lì.
穿霞日腳直,驅雁風頭利。
qù guó lái jǐ shí, jiāng shàng qiū sān zhì.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
fū jūn yì lún luò, cǐ dì tóng piāo jì.
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mǐn mò xiàng yú xīn, cuī tuí chù lóng chì.
憫默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qiě móu yǎn qián jì, mò wèn xiōng zhōng shì.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
xún yáng jiǔ shèn nóng, xiāng quàn shí shí zuì.
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江上秋三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