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詠松雪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詠松雪句”全詩
獨上高寺去,一與白云期。
虛檻晚瀟灑,前山碧參差。
忽似青龍閣,同望玉峰時。
因詠松雪句,永懷鸞鶴姿。
六年不相見,況乃隔榮衰。
分類: 望江南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登龍昌上寺望江南山,懷錢舍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龍昌上寺望江南山,懷錢舍人》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騎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獨上高寺去,一與白云期。
虛檻晚瀟灑,前山碧參差。
忽似青龍閣,同望玉峰時。
因詠松雪句,永懷鸞鶴姿。
六年不相見,況乃隔榮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騎馬出了西城門,漫無目的地在外游蕩的情景。他獨自登上一座高寺,心中與白云相約。遠望前山,山峰藍綠參差交錯,而寺廟的欄桿在晚風中搖曳瀟灑。詩人忽然覺得仿佛置身于青龍閣,與遠處的玉峰一同凝望。他因為詠唱松雪而永遠懷念鸞鶴的飛舞姿態。已經有六年沒有見到錢舍人了,更加感嘆時光的冷酷和榮辱的相隔。
賞析:
這首詩以閑適自在的心態寫游蕩在外的詩人,表達了對遠方的向往和對過去友情的思念之情。詩人騎馬出城,沒有特定的目的地,象征著他放下一切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登上高寺,與白云相約,表達了詩人渴望超脫塵世,追求高遠境界的心愿。詩中的前山碧參差和虛檻晚瀟灑等描寫,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詩人心境的悠然自得。青龍閣和玉峰的描寫,則使詩人的思緒飛向遠方,寄托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詩人與錢舍人久別重逢的期盼,詩人通過對友誼的懷念,抒發了對光陰易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遠方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友情的懷念,詩人表達了對自由、遠方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光陰易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這首詩詞充滿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給人以心靈的啟迪和共鳴。
“因詠松雪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lóng chāng shàng sì wàng jiāng nán shān, huái qián shè rén
登龍昌上寺望江南山,懷錢舍人
qí mǎ chū xī guō, yōu yōu yù hé zhī.
騎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dú shàng gāo sì qù, yī yǔ bái yún qī.
獨上高寺去,一與白云期。
xū kǎn wǎn xiāo sǎ, qián shān bì cēn cī.
虛檻晚瀟灑,前山碧參差。
hū shì qīng lóng gé, tóng wàng yù fēng shí.
忽似青龍閣,同望玉峰時。
yīn yǒng sōng xuě jù, yǒng huái luán hè zī.
因詠松雪句,永懷鸞鶴姿。
liù nián bù xiāng jiàn, kuàng nǎi gé róng shuāi.
六年不相見,況乃隔榮衰。
“因詠松雪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