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身去不相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朝身去不相隨”全詩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感故張仆射諸妓》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故張仆射諸妓》
黃金不惜買蛾眉,
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
一朝身去不相隨。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給已故的張仆射(官職鐵券威公)而作的挽詩。詩中表達了對張仆射生前追求歡樂的方式的思考,以及對于逝者身后的孤獨的思索。詩人通過描繪花魁們姿色艷麗動人,又暗指張仆射曾追求過這些娓娓嬌艷的花魁,然而隨著張仆射的去世,這些花魁與他再無相隨之緣,表達了作者對于逝者生命的無常和世俗歡樂的虛幻的思考。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黃金、蛾眉和張仆射的描寫,展現了一種世俗的歡快氛圍。黃金象征張仆射的財富和權勢,而買蛾眉則是對于張仆射縱欲享樂的詮釋。詩中的“如花三四枝”也是對于這種花魁的形象的描述,花魁們姿色妖嬈,花容月貌,使得張仆射為之著迷。然而,詩中最后兩句則透露出逝者生命的無常以及真實的孤獨。通過詩中歌舞教成心力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花魁們曾經為張仆射的快樂而盡力表演的場景以及張仆射去世后,這種歡樂與他再無相隨之緣的感慨。整首詩筆調簡約明快,用意深遠,通過聲聲嘆息表達了作者對于死亡的深思和難以言表的感慨。
中文譯文:
黃金不惜買蛾眉,
挑選了三四枝如花妓。
歌舞教成后心力竭,
逝去的時候再沒有伴隨。
欲進一步了解唐代文學,請參閱《唐詩三百首》這本著名選集。
“一朝身去不相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gù zhāng pú yè zhū jì
感故張仆射諸妓
huáng jīn bù xī mǎi é méi, jiǎn dé rú huā sān sì zhī.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gē wǔ jiào chéng xīn lì jìn, yī zhāo shēn qù bù xiāng suí.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一朝身去不相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