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念未歸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念未歸人”全詩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
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守歲時節無酒尊,思鄉之情淚滿巾。
始知作客之苦難,不及在家之貧窮。
畏老偏驚人節日,防愁預感來年春。
故園今夜心之所念,應是未歸之親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白居易在柳家莊度過的守歲之夜,他沒有酒可以慶祝,但思念家鄉之情卻讓他的眼淚滿滿。他深切體會到作為客人的辛苦與不如在家中貧窮的境況。他擔憂自己年邁,卻又擔心節日的來臨會引發更多的憂愁和痛苦。在這個夜晚,他心中思念的是尚未歸來的親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守歲之夜的心境,展現了白居易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和對家人的牽掛。守歲本是一個歡樂祥和的時刻,但在這首詩中,白居易卻以一種憂傷的筆調表達了自己作為客人的孤獨和無奈。他沒有酒可以舒緩思鄉之情,淚水卻代替了酒的作用,表達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意識到即使在家中貧窮,也比作為客人的辛苦更容易忍受。他擔心自己的年老,同時也擔憂未來的憂愁和困苦。最后,他表達了對尚未歸來的親人的思念之情,這種思念更加增添了他的孤獨和無助感。
整首詩情感真摯,文字簡練,通過對守歲之夜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思鄉和憂愁。這首詩反映了白居易作為一個客人的境遇和心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家人的牽掛和思念。通過這種對反差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自己的情感,引發讀者對家庭、親情和歸鄉的共鳴。
“應念未歸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è zhōng shǒu suì zài liǔ jiā zhuāng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
shǒu suì zūn wú jiǔ, sī xiāng lèi mǎn jīn.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shǐ zhī wèi kè kǔ, bù jí zài jiā pín.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wèi lǎo piān jīng jié, fáng chóu yù è chūn.
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
gù yuán jīn yè lǐ, yīng niàn wèi guī rén.
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
“應念未歸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