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何如不食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食何如不食閑”全詩
齋時往往聞鐘笑,一食何如不食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同錢員外題絕糧僧巨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錢員外題絕糧僧巨川》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寫的一首詩。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是:“我和錢員外坐在山對面三十年,只圖把無聊的事情化為有趣的人間。在齋時,聽到鐘聲會笑出聲來,一餐吃些什么,與其浪費時間,還不如不吃。”
這首詩的詩意可以理解為表達了詩人對于平淡無聊生活的看法和人間的繁忙。詩人和錢員外坐對山三十年,即意味著他們共同面對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寂寞和無聊。詩人認為,人們應該將無聊的事情化為有趣的事情,把無聊的時間轉變成有趣的人生。在齋時,詩人聽到鐘聲時,心中會感到愉悅并發出笑聲,這也是詩人對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喜悅的體現。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吃飯的態度。他認為,與其浪費時間吃一頓無聊的飯,不如不吃,以此進一步強調了他對于有意義的生活和抵制浪費的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平淡生活的抵制,呼喚人們要把無聊的事情轉變為有趣的人生,倡導簡約節儉的生活態度。
“一食何如不食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qián yuán wài tí jué liáng sēng jù chuān
同錢員外題絕糧僧巨川
sān shí nián lái zuò duì shān, wéi jiāng wú shì huà rén jiān.
三十年來坐對山,唯將無事化人間。
zhāi shí wǎng wǎng wén zhōng xiào, yī shí hé rú bù shí xián.
齋時往往聞鐘笑,一食何如不食閑。
“一食何如不食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