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清光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與清光對”全詩
一與清光對,方知白發多。
鬢毛從幻化,心地付頭陀。
任意渾成雪,其如似夢何。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新磨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磨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的內容描述了作者晚年容顏的衰老以及通過磨鏡來面對現實,體現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晚來常整理衰容,秋天偶然磨鏡。
當與清澈光芒相對,才知道白頭發有多少。
鬢發像幻化般飄散,心地逐漸慈悲。
任意斑駁如雪一般,這樣似夢境般的變化。
詩的詩意在于通過描述作者晚年的面貌來表達歲月走過的不可逆轉的事實。衰容常晚櫛,是指作者每天晚上整理自己的衰老容顏,衰老是無可避免的。秋鏡偶新磨,是指作者突然想要磨鏡來面對衰老的自己,而在鏡中看到白發的多少,才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的悄然變老。
詩的賞析在于描繪了作者面對衰老的勇氣和對自己變化的接受。鬢毛從幻化,心地付頭陀,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境界和對人生的態度,在變老的過程中逐漸擁抱慈悲和寬容。任意渾成雪,其如似夢何,形容了衰老帶來的外在變化和內心的反思,使整首詩充滿了哲理和禪意。
“一與清光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mó jìng
新磨鏡
shuāi róng cháng wǎn zhì, qiū jìng ǒu xīn mó.
衰容常晚櫛,秋鏡偶新磨。
yī yǔ qīng guāng duì, fāng zhī bái fà duō.
一與清光對,方知白發多。
bìn máo cóng huàn huà, xīn dì fù tóu tuó.
鬢毛從幻化,心地付頭陀。
rèn yì hún chéng xuě, qí rú shì mèng hé.
任意渾成雪,其如似夢何。
“一與清光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