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早寒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條早寒至”全詩
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秋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思》
病眠夜少夢,
閑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
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
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
又過三十二。
中文譯文:
夜晚病中睡眠淺,幾乎沒有夢境,
閑暇時站在秋天思慮多。
寂寞的雨過后天晴,
荒涼的寒意早已來臨。
鳥兒棲息在紅葉的樹上,
月光照耀著青苔覆蓋的地面。
更何況鏡子里的我,
已經度過了三十二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秋思》。整首詩以描繪秋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念之情。
首兩句“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表現了詩人病中所受的困擾,夜晚睡眠淺,幾乎沒有夢境。閑暇時,他站在秋天之中,思緒紛飛,心里充滿了思考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運用了自然景象來表達內心的孤獨和凄涼。雨過后天空放晴,但寂寞感卻依然存在,早寒的寒意也早早降臨。
下面兩句“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通過描繪自然景物,進一步加深了孤獨的氛圍。鳥兒棲息在紅葉的樹上,月光照耀著青苔覆蓋的地面,形成了一幅寂寞而凄美的畫面。
最后兩句“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點明了詩人自身的年齡和時光的流逝。鏡子里的自己已經過了三十二歲,感嘆時光的匆匆流逝,暗示了對年華逝去和歲月無情的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寂寥和詩人內心的孤獨思念之情,展現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深切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追求。
“蕭條早寒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sī
秋思
bìng mián yè shǎo mèng, xián lì qiū duō sī.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
jì mò yú yǔ qíng, xiāo tiáo zǎo hán zhì.
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
niǎo qī hóng yè shù, yuè zhào qīng tái dì.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hé kuàng jìng zhōng nián, yòu guò sān shí èr.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蕭條早寒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