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囚御史定違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推囚御史定違程”全詩
春盡憶家歸未得,低紅如解替君愁。
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
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重青嶂蜀門口,
一樹紅花山頂頭。
春盡憶家歸未得,
低紅如解替君愁。
葉如裙色碧綃淺,
花似芙蓉紅粉輕。
若使此花兼解語,
推囚御史定違程。
譯文:
在蜀門口的萬重青山中,
一顆紅花盛開在山頂上。
春天即將結束,我懷念家鄉卻未能回去,
這低垂的紅花仿佛能替你解除憂愁。
葉子像裙子的顏色,碧綠如淺色綃緞,
花兒像芙蓉一樣紅艷精致。
如果這朵花能夠說話,
那么囚禁中的御史必定會中止行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白居易在東川路上,為了回家而思念家鄉的心情。詩中以山枇杷花為景物,通過描繪花朵的形態和顏色,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遠離家鄉的苦悶之情。
詩的開頭描繪了蜀門口的青山重疊,形成壯麗的景色,而山頂上卻有一株鮮艷的紅花,顯得格外醒目。這種鮮紅的花朵與周圍的青山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作者遠離家鄉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詩的第三、四句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家的遺憾。春天即將過去,回家的愿望卻未能實現,作者心中的思鄉情感愈發濃烈。同時,作者用紅花的形象來寄托自己,認為這低垂的紅花能夠為他和他人解除憂愁。
接下來的幾句以山枇杷花的形態來描繪,葉子像裙子的顏色碧綠淺淡,花兒紅艷精致,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花朵的美麗。最后兩句中,作者設想如果這朵花能夠說話,那么被囚禁的御史必定會中止行程。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己處境的無奈和對官員任命的不滿,以及對詩歌表達力量的寄望。
整首詩以山枇杷花為主題,通過描繪花朵的形態和顏色,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困境的反思。同時,詩中借花寄托自身情感和對詩歌表達力量的期待,展現了白居易細膩的感受和對現實的思考。
“推囚御史定違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hè yuán jiǔ dōng chuān lù shī shí èr shǒu shān pí pá huā èr shǒu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
wàn zhòng qīng zhàng shǔ mén kǒu, yī shù hóng huā shān dǐng tóu.
萬重青嶂蜀門口,一樹紅花山頂頭。
chūn jǐn yì jiā guī wèi dé, dī hóng rú jiě tì jūn chóu.
春盡憶家歸未得,低紅如解替君愁。
yè rú qún sè bì xiāo qiǎn, huā shì fú róng hóng fěn qīng.
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
ruò shǐ cǐ huā jiān jiě yǔ, tuī qiú yù shǐ dìng wéi chéng.
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
“推囚御史定違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