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似憶故園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聲聲似憶故園春”全詩
此時聞者堪頭白,況是多愁少睡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上笛》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上笛
江上何人夜吹笛,
聲聲似憶故園春。
此時聞者堪頭白,
況是多愁少睡人。
中文譯文:
江邊有人夜晚吹笛,
一聲聲像是懷念故鄉的春天。
此時聽到此音者,頓感沉思沮喪,
更何況是那些憂愁多、睡眠少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和元九東川路的回信,同時也是他寫給后世讀者的一封詩信。詩人寫出了聽到笛聲而產生的情感,既包含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也流露出了憂愁和失眠的心境。
詩中的“江上何人夜吹笛”,是詩人在夜晚聽到一位人在江邊吹簫的聲音,這聲音仿佛把詩人帶回到了故鄉的春天,給他帶來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然而,詩人提到“此時聞者堪頭白”,指的是當下聽到這笛聲的人,都會感到沉思沮喪。這里的“堪頭白”意指臉色慘白,心情沉重。詩人用這句話表達了自己和其他多愁善感、睡眠不足的人的心境。
整首詩情感真摯、言簡意賅,通過描繪一種聽到笛聲后的情感體驗,將詩人的思念、憂愁和失眠都表達了出來。另外,詩中的笛聲音樂也是成就了整首詩的重要元素,通過聲音的描繪來喚起讀者的共鳴和想象。
“聲聲似憶故園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hè yuán jiǔ dōng chuān lù shī shí èr shǒu jiāng shàng dí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上笛
jiāng shàng hé rén yè chuī dí, shēng shēng shì yì gù yuán chūn.
江上何人夜吹笛,聲聲似憶故園春。
cǐ shí wén zhě kān tóu bái, kuàng shì duō chóu shǎo shuì rén.
此時聞者堪頭白,況是多愁少睡人。
“聲聲似憶故園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