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語李君勞寄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語李君勞寄馬”全詩
縱擬強騎無出處,卻將牽與趁朝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還李十一馬》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還李十一馬》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傳話給李君勞,寄送馬匹回去,
生病時只能依靠拄著拐杖支撐身體。
雖然沒有好馬可供出行,
卻將牽引著它們來送給朝廷的人。
詩意:
這首詩詞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詩中的李君勞生病,無法親自送馬給朝廷,只能傳話請求他人代為送去。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命運的無奈之情。盡管李君勞沒有好馬可供奉獻,但他仍然決心將自己所有的馬匹牽引過來,送給朝廷的人,體現了他對朝廷的忠誠和友情的真摯。
賞析:
1. 簡潔明快的語言:白居易運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寫出了一個情節鮮明的故事,使詩意清晰易懂。
2. 友情與忠誠:詩中的李君勞為了表達對朝廷的忠誠和友情,不惜牽引自己所有的馬匹來送給朝廷的人。這種友情和忠誠令人敬佩和感動。
3. 對命運的無奈:詩中的李君勞因病無法親自送馬,只能傳話請求他人代為送去,展現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自身困境的無奈。
4. 象征意義:馬匹在中國文化中往往象征著力量和榮譽,而將馬匹送給朝廷的人,則體現了對朝廷的尊崇和忠誠。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友情、忠誠和對命運的無奈,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忠誠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它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傳達了詩人對于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和內心的感慨。
“傳語李君勞寄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i lǐ shí yī mǎ
還李十一馬
chuán yǔ lǐ jūn láo jì mǎ, bìng lái wéi zhe zhàng fú shēn.
傳語李君勞寄馬,病來唯著杖扶身。
zòng nǐ qiáng qí wú chū chù, què jiāng qiān yǔ chèn cháo rén.
縱擬強騎無出處,卻將牽與趁朝人。
“傳語李君勞寄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