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身初謁青宮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身初謁青宮日”全詩
寂寞曹司非熱地,蕭條風雪是寒天。
遠坊早起常侵鼓,瘦馬行遲苦費鞭。
一種共君官職冷,不如猶得日高眠。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授贊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早晨我初次騎著馬前往贊善大夫的官邸,我的身體剛痊愈,我一身的白發顯得年紀已經大了。曹司的府邸寂靜而冷清,風雪蕭瑟,天寒地凍。我住得離那個地方很遠,早上起來常常被鼓聲吵醒,騎著瘦馬行進得緩慢,用力鞭打也枉然。我所擔任的官職冷落無人關心,與其這樣不如多睡一會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朋友李二十的詩。詩中描繪了白居易一早起床前往朝廷的情景,以及他對宦途的感慨。
詩中的“病身初謁青宮日”,表現了白居易早晨起床剛病愈的狀態,也暗示了他對仕途的渴望和執著。白居易這時已經年老,他的“衰貌新垂白發年”顯露出時間的痕跡和歲月的流轉。而他前往曹司府邸的路途遙遠,“寂寞曹司非熱地”,這里形容了曹司的府邸的冷清和冷落,也暗示了白居易在官場上的地位和待遇。
在這個荒涼的冬天,“蕭條風雪是寒天”,形容了環境的寒冷,也象征了宦途的艱辛。然而,白居易雖然身處這個冷落的官職,“遠坊早起常侵鼓,瘦馬行遲苦費鞭”,但他卻有種種的感慨和不滿。他覺得自己的官職的冷落是苦痛的,“一種共君官職冷”,對他而言,不如多睡一會兒。
整首詩以白居易在天寒地凍的冬天一早起床前往官府為線索,表現了他宦途的辛酸與無奈。詩中的寒冷環境與白居易內心的冷落、失望交相呼應,表達了他對仕途的迷茫和對官場的失望。詩的語言簡練,意境凄涼,通過描繪白居易的冬晨之景,展現了他官場生涯的苦辣與滄桑。
“病身初謁青宮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hòu zàn shàn dài fū zǎo cháo, jì lǐ èr shí zhù jiào
初授贊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bìng shēn chū yè qīng gōng rì, shuāi mào xīn chuí bái fà nián.
病身初謁青宮日,衰貌新垂白發年。
jì mò cáo sī fēi rè dì,
寂寞曹司非熱地,
xiāo tiáo fēng xuě shì hán tiān.
蕭條風雪是寒天。
yuǎn fāng zǎo qǐ cháng qīn gǔ, shòu mǎ xíng chí kǔ fèi biān.
遠坊早起常侵鼓,瘦馬行遲苦費鞭。
yī zhǒng gòng jūn guān zhí lěng, bù rú yóu dé rì gāo mián.
一種共君官職冷,不如猶得日高眠。
“病身初謁青宮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