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年三十即無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年三十即無身”全詩
常嗟薄命形憔悴,若比弘貞是幸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見楊弘貞詩賦,因題絕句以自諭》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見楊弘貞詩賦,因題絕句以自諭》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弘貞寫的詩章靈動非常,所以他在年輕時就已經走到了高峰。我常常感嘆自己的命運不佳,形態憔悴,而他則顯得幸運。因此,我寫下這首絕句以自勉。
詩意:
這首詩詞以形容楊弘貞的才華非凡為出發點,通過對比自己自詡命運不濟,進而表達出自謙的態度。白居易在這首詩中通過賦句的形式來自嘲,同時也以楊弘貞為對比,給自己以鞭策,激勵自己要勤奮努力。
賞析:
這首詩詞以楊弘貞的詩賦為切入點,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不夠滿意的心態。詩中描述了楊弘貞寫的詩如何靈動非凡,令人驚嘆,還提到自己常常感嘆自己的命運不佳,形態憔悴。然而,與楊弘貞相比,白居易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他在年輕時已經掌握了詩歌藝術的精髓。整首詩以自勉為主題,通過自嘲來激勵自己要更加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這首詩的語言簡練明快,用較短的篇幅表達了自嘲和自勉的情感。雖然白居易自稱命運不佳,形態憔悴,但實際上他作為唐代文壇的巨擘,才華出眾。通過與楊弘貞的對比,白居易呈現出一種幽默的自謙,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的期望和對楊弘貞的贊賞。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努力進取的精神,是白居易自謙與自勉結合的佳作。
“未年三十即無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yáng hóng zhēn shī fù, yīn tí jué jù yǐ zì yù
見楊弘貞詩賦,因題絕句以自諭
fù jù shī zhāng miào rù shén, wèi nián sān shí jí wú shēn.
賦句詩章妙入神,未年三十即無身。
cháng jiē bó mìng xíng qiáo cuì, ruò bǐ hóng zhēn shì xìng rén.
常嗟薄命形憔悴,若比弘貞是幸人。
“未年三十即無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