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減冰渠凍不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減冰渠凍不成”全詩
膻膩斷來無氣力,風痰惱得少心情。
暖消霜瓦津初合,寒減冰渠凍不成。
唯有愁人鬢間雪,不隨春盡逐春生。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病中早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中早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病中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
中文譯文:
今天早晨在床上醒來,覺得頭輕如鴻毛。
勉強起身,試著踏上階前,感覺沒有力氣。
身體疲憊得像是斷了氣,風和痰使我更加煩躁。
暖和的陽光融化了瓦片上的霜,寒冷減少了冰渠的結凍。
唯有愁苦的人,額頭上的白發像雪一樣,不隨著春天的結束而融化,反而在春天的到來時越發繁盛。
詩意:
《病中早春》通過描繪作者病中的身體狀況和對外界的感受,表達了身體的虛弱和心情的低落。詩中通過暖和的陽光和冰渠的減少,與作者的身體情況形成了對比,突出了作者的病弱和無力。同時,詩人借愁人鬢間的白發來暗示自己的不幸和悲傷,并以此作為對比,強調了自己的心情與春天背道而馳。
賞析:
《病中早春》以病中欲起的境遇為題材,通過描繪細膩的場景、病弱的身體狀況和憂傷的心情,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無奈和痛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頭輕如鴻毛、膻膩斷來無氣力等,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病中的體驗和感受。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隨春盡逐春生”,用對比強調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沉重,使整首詩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于病痛的真切感受,也反映了唐代社會中人們對生命和健康的珍視和焦慮。
“寒減冰渠凍不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zhōng zǎo chūn
病中早春
jīn zhāo zhěn shàng jué tóu qīng, qiáng qǐ jiē qián shì jiǎo xíng.
今朝枕上覺頭輕,強起階前試腳行。
shān nì duàn lái wú qì lì,
膻膩斷來無氣力,
fēng tán nǎo dé shǎo xīn qíng.
風痰惱得少心情。
nuǎn xiāo shuāng wǎ jīn chū hé, hán jiǎn bīng qú dòng bù chéng.
暖消霜瓦津初合,寒減冰渠凍不成。
wéi yǒu chóu rén bìn jiān xuě, bù suí chūn jǐn zhú chūn shēng.
唯有愁人鬢間雪,不隨春盡逐春生。
“寒減冰渠凍不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