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循墻繞柱覓君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循墻繞柱覓君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xún qiáng rào zhù mì jūn shī,詩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循墻繞柱覓君詩”全詩

    《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分類: 敘事友誼懷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藍橋驛見元九詩翻譯及注釋

    翻譯
    藍橋驛春雪飄飄當初你歸來之日,秦嶺上秋風颯颯如今我離去之時。
    每到達一個驛站我都要首先下馬,沿墻繞柱東看西樵尋找你的題詩。

    注釋
    ⑴藍橋:橋名。在陜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相傳其地有仙窟,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處。設有驛站。唐裴铏《傳奇·裴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元九:唐代詩人元稹的別稱。元排行第九,因以稱之。宋楊伯巖《臆乘·行第》:“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少陵稱謫仙為十二……劉禹錫謂元稹為元九。”
    ⑵春雪君歸日:元稹奉召還京時正逢下雪。
    ⑶秦嶺:山名。又名秦山、終南山,位于今陜西省境內。《三秦記》:“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此處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白居易此行所經之地。
    ⑷驛亭:驛站所設的供行旅止息的處所。古時驛傳有亭,故稱。唐杜甫《秦州雜詩》之九:“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仇兆鰲注:“郵亭,見《前漢·薛宣傳》。
    ⑸“循墻”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詩文題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賞。所以白居易每到驛站,就急切地尋找好友的詩。

    藍橋驛見元九詩賞析

      元稹題在驛亭的那首詩說:“千層玉帳鋪松蓋,五出銀區印虎蹄。”“玉帳”、“銀區”說明他經過這里時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詩一開頭就說:“藍橋春雪君歸日”。元稹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東去江州,時為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白居易被貶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一段,與元稹西歸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藍橋驛既然看到元稹的詩,后此沿途驛亭很多,還可能留有元稹的題詠,所以三、四句接著說:“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這首絕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居易和元稹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下的萬頃波濤。

      元稹題在藍橋驛的那首七律的結句說:“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那種得意的心情,簡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一次遠謫通州。所以,白居易詩第一句“藍橋春雪君歸日”,是在歡笑中含著眼淚。更令詩人難堪的是:正當他為元稹再一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他自己又被貶江州。那么,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共同的命運。春雪、秋風,西歸、東去,道路往來,風塵仆仆,這道路,是一條悲劇的人生道路。“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詩人處處留心,循墻繞柱尋覓的,不僅是元稹的詩句,更是元稹的心,是兩人共同的悲劇道路的軌跡。友情可貴,題詠可歌,共同的遭際,更是可泣。而這許多可歌可泣之事,詩中一句不說,只寫了春去秋來,雪飛風緊,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升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一首詩總共才二十八個字,卻容納這么多豐富的感情,這是不容易的。關鍵在于遣詞用字。如,寫元稹當日奉召還京,著一“春”字、“歸”字,喜悅自明;寫詩人遠謫江州,著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見。“春”字含著希望,“歸”字藏著溫暖,“秋”字透出悲涼,“去”字暗含斥逐。這幾個字,既顯得對仗工穩,體現了紀時敘事的妙用;又顯得感情色彩鮮明,淋漓盡致地進行了抒情寫意。尤其可貴的是,結尾處別開生面,以人物行動收篇,用細節刻畫形象,取得了七言絕句往往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這種細節傳神,主要表現在“循、繞、覓”三個字上。墻言“循”,表現出詩人是寸寸搜尋;柱言“繞”,表現出詩人是面面俱到;一個“覓”字,片言只字,無所遁形。三個動詞連在一句,準確地描繪出詩人在本來不大的驛亭里轉來轉去,摩挲拂試,仔細辨認的動人情景。而且在七個字中三處使用動詞,構成三個意群,吟誦起來,就顯得詩句節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發,更襯出詩人匆忙、倉促的行動和急切的心情。通過這種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托,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促使讀者深深為他懷友思故的真情摯意所感動,激起讀者對他遭逢貶謫、天涯淪落的無限同情。一個結句獲得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更是這首小詩的特色。

    藍橋驛見元九詩創作背景

      元稹于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自監察御史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經歷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還京,春風得意,道經藍橋驛,在驛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夢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詩。原詩全文為:“泉溜才通疑夜磬,燒煙馀暖有春泥。千層玉帳鋪松蓋,五出銀區印虎蹄。暗落金烏山漸黑,深埋粉堠路渾迷。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八個月后,白居易自長安貶江州,滿懷失意,經過這里,讀到了元稹這首律詩。前后八個月,風云變幻如此詭譎,白居易感慨萬千地寫下這首絕句《藍橋驛見元九詩》。

    “循墻繞柱覓君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 qiáo yì jiàn yuán jiǔ shī
    藍橋驛見元九詩

    lán qiáo chūn xuě jūn guī rì, qín lǐng qiū fēng wǒ qù shí.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měi dào yì tíng xiān xià mǎ, xún qiáng rào zhù mì jūn shī.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循墻繞柱覓君詩”平仄韻腳

    拼音:xún qiáng rào zhù mì jūn shī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循墻繞柱覓君詩”的相關詩句

    “循墻繞柱覓君詩”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循墻繞柱覓君詩”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循墻繞柱覓君詩”出自白居易的 《藍橋驛見元九詩》,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