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親過浐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交親過浐別”全詩
唯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紅藤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紅藤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交親過浐別,車馬到江回。
唯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親友相聚并分別的場景。詩人在與親友交往之后,乘坐車馬來到江邊,然后又返回原地。詩人表達了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的紅藤杖成為了詩人與親友相伴的象征,它伴隨詩人一起走過萬里長途。
賞析:
《紅藤杖》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對親友的情感。詩人通過描述與親友的交往和離別,表達了對親友的深厚感情和思念之情。詩中的車馬和江水等景物,營造了一種行程的氛圍,同時也凸顯了人際交往中的離合之感。
詩中的紅藤杖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它成為了詩人與親友相隨的信物。紅藤杖可能代表著友誼的紐帶,它在萬里長途中,象征著詩人與親友之間堅定而持久的情感紐帶。這一形象的運用,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和感染力。
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明確,通過描寫交往和分別的場景,展示了人際情感的真摯和復雜。它以樸素的形式表達了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和離合之感,引發讀者對親情友情的思考和共鳴。《紅藤杖》是一首感情真摯、意境深遠的唐代詩詞作品,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情感表達能力。
“交親過浐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téng zhàng
紅藤杖
jiāo qīn guò chǎn bié, chē mǎ dào jiāng huí.
交親過浐別,車馬到江回。
wéi yǒu hóng téng zhàng, xiāng suí wàn lǐ lái.
唯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
“交親過浐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