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果嘗盧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果嘗盧橘”全詩
望湖憑檻久,待月放杯遲。
江果嘗盧橘,山歌聽竹枝。
相逢且同樂,何必舊相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江樓偶宴贈同座》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樓偶宴贈同座》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浦閑行罷,西樓小宴時。
望湖憑檻久,待月放杯遲。
江果嘗盧橘,山歌聽竹枝。
相逢且同樂,何必舊相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的是作者在江邊的樓上,偶然參加了一次小宴會的情景。詩人在南浦閑逛之后,來到西樓舉行小規模的宴會。他站在樓上憑欄遠眺湖景,久久地倚在欄桿上,等待月亮的出現,而且直到月亮升起后才斟滿酒杯。在宴會上,品嘗了江邊產的盧橘,聆聽著山間傳來的竹枝歌聲。作者認為,與其拘泥于過去的熟悉朋友,不如與此時相逢的人一同歡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宴會時的景象,展現了作者的閑適和享受生活的態度。通過描寫詩人在江邊樓上的宴會,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自然景物的贊嘆。詩中用意象生動地描繪了作者在夜晚望湖的情景,以及等待月亮升起時的心情。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并通過品嘗江果和聆聽山歌,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誼的看重。
最后兩句“相逢且同樂,何必舊相知”表達了作者的豁達心態。他認為與此時相逢的人一同歡樂,比起過去的熟悉朋友更加重要。這種態度表現出了作者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對人際關系的開放。整首詩詞以輕松愉快的語調,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
總之,《江樓偶宴贈同座》是一首描繪宴會情景的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寫,表達了對生活和友誼的熱愛,展示了作者豁達開放的心態。
“江果嘗盧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lóu ǒu yàn zèng tóng zuò
江樓偶宴贈同座
nán pǔ xián xíng bà, xī lóu xiǎo yàn shí.
南浦閑行罷,西樓小宴時。
wàng hú píng kǎn jiǔ, dài yuè fàng bēi chí.
望湖憑檻久,待月放杯遲。
jiāng guǒ cháng lú jú, shān gē tīng zhú zhī.
江果嘗盧橘,山歌聽竹枝。
xiāng féng qiě tóng lè, hé bì jiù xiāng zhī.
相逢且同樂,何必舊相知。
“江果嘗盧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