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三仙曾識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落三仙曾識面”全詩
雨露施恩無厚薄,蓬蒿隨分有榮枯。
傷禽側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
分類: 三學士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到江州寄翰林張、李、杜三學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到江州寄翰林張、李、杜三學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晨攀登至蒼穹,晚間沉落在風波中。
雨露無私地降下恩惠,蓬蒿隨緣經歷興衰。
傷害鳥類側翅驚擾弓箭,老婦人低頭順從親戚。
碧落之上的三位仙人曾相識,多年過去仍銘記著他們的名字。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初到江州時的心情為主題,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作者通過自然景象中的比喻和對人事的描寫,表達了對命運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受為基礎,通過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進行描寫,展現了一種對人生的思考和領悟。首先,作者用"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波委世途"來形容自己在江州的生活狀態。早晨攀登蒼穹,晚間沉落在風波中,意味著作者在江州的起起伏伏和不穩定。接著,作者描述了雨露施恩無厚薄,蓬蒿隨分有榮枯,表達了對命運的接受和順從。雨露無厚薄,意味著作者對命運的感激和接受,蓬蒿隨分有榮枯,意味著作者對世事變化的理解和領悟。在后兩句中,作者以傷禽側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的描寫,表達了對人際關系的思考。最后兩句中的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暗示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懷念。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和領悟。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詩詞的形式,傳達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通過用意境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得整首詩詞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
“碧落三仙曾識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jiāng zhōu jì hàn lín zhāng lǐ dù sān xué shì
初到江州寄翰林張、李、杜三學士
zǎo pān xiāo hàn shàng tiān qú, wǎn luò fēng bō wěi shì tú.
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波委世途。
yǔ lù shī ēn wú hòu bó,
雨露施恩無厚薄,
péng hāo suí fēn yǒu róng kū.
蓬蒿隨分有榮枯。
shāng qín cè chì jīng gōng jiàn, lǎo fù dī yán shì jiù gū.
傷禽側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
bì luò sān xiān céng shí miàn, nián shēn jì de xìng míng wú.
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
“碧落三仙曾識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