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夕陽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最愛夕陽時”全詩
尋泉上山遠,看筍出林遲。
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釣絲。
澄清深淺好,最愛夕陽時。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閑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游》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閑游》
外事因慵廢,中懷與靜期。
尋泉上山遠,看筍出林遲。
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釣絲。
澄清深淺好,最愛夕陽時。
譯文:
外界的事情因為懶散而被拋棄,內心的情懷與寧靜相伴。
遠離尋常泉水上山,欣賞竹筍遲遲從林中冒出。
用白石磨礪樵斧,整理青竿上的釣線。
鐘情于清澈的深淺,最喜歡夕陽西下的時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白居易尋求自我寧靜和內心滿足的閑游之旅。他將外界的紛擾和忙碌置于一旁,專注于內心的寧靜和平和。詩中的山水和自然景觀成為他心靈的寄托和安慰。
賞析:
詩中透露出一種追求寧靜和自由的心境,表達了詩人對繁忙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的向往。詩人刻畫了自己的行為,以及他對清澈的泉水、茂盛的竹林和夕陽余暉的喜愛之情。通過尋找泉水和觀賞竹筍的描寫,他呈現了一種追求純凈、自然和寧靜的心態。
白居易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他對于繁忙生活的抵制,倡導人們在喧囂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與滿足。詩中的自然景物和意象與人的內心世界相互呼應,傳遞出一種追求心靈自由和平和的情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自然的鐘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給人以一種輕松、舒適的感覺。它鼓勵人們從繁忙的生活中抽身出來,去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與自然的親密聯系。同時,詩中對澄清深淺和夕陽時刻的贊美也表達了詩人對美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之,這首詩詞《閑游》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追求寧靜、遠離喧囂的心境,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心靈的寧靜和舒適。
“最愛夕陽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yóu
閑游
wài shì yīn yōng fèi, zhōng huái yǔ jìng qī.
外事因慵廢,中懷與靜期。
xún quán shàng shān yuǎn, kàn sǔn chū lín chí.
尋泉上山遠,看筍出林遲。
bái shí mó qiáo fǔ, qīng gān lǐ diào sī.
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釣絲。
chéng qīng shēn qiǎn hǎo, zuì ài xī yáng shí.
澄清深淺好,最愛夕陽時。
“最愛夕陽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