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報生涯應笑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報生涯應笑殺”全詩
劍珮曉趨雙鳳闕,煙波夜宿一漁船。
交親盡在青云上,鄉國遙拋白日邊。
若報生涯應笑殺,結茅栽芋種畬田。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夜宿江浦,聞元八改官,因寄此什》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宿江浦,聞元八改官,因寄此什》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游丹陛已三遷,
我泛滄浪欲二年。
劍珮曉趨雙鳳闕,
煙波夜宿一漁船。
交親盡在青云上,
鄉國遙拋白日邊。
若報生涯應笑殺,
結茅栽芋種畬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白居易在江浦夜宿時,聽到元八改官的消息,因此寫下了這首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對自己與皇帝的對比,表達了對官員生涯的反思,以及對鄉愁和個人生活選擇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身的經歷為背景,通過對比、對話和對內心感受的描寫,展示了白居易作為一個文人官員的復雜情感和內心紛擾。
首先,詩的開頭描述了君主的三次遷官,與此同時,作者自己只是在江浦泛舟,度過了兩年的時光。這種對比展示了君主與文人官員的不同命運和地位,暗示了作者對自身官場經歷的思考。
接著,詩中描述了作者清晨匆忙跑去拜訪君主的情景,描繪了劍和珮(皇帝的御用物品)的聲音。這一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君主權力與權威的敬畏,以及自己作為官員時的忙碌和奔波。
然后,詩中描繪了作者夜宿漁船的情景,煙波之中,他與自然融為一體。這里的夜宿和鄉愁的描繪,與前文的官場對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拋棄了繁忙的官場生活,選擇了與自然相伴的簡樸生活方式。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鄉愁和個人選擇的思考。他意味深長地說,他的交情都在青云上,即官場,而他的鄉國已經遠離,仿佛拋在了白日的邊緣。作者認為,如果要報答他的人生,應該以笑對,因為他選擇了結茅栽芋種田的簡樸生活,遠離紛擾的官場,這是一種對現實的嘲諷與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描寫,展示了白居易對官場生活和個人選擇的思考。他通過自我反省和對鄉愁的回望,表達了對官場繁雜和自然純樸生活的思考和選擇。這首詩詞既是一種對官場生活的詰問,也是對個人生活態度的思考和表達。
“若報生涯應笑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sù jiāng pǔ, wén yuán bā gǎi guān, yīn jì cǐ shén
夜宿江浦,聞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jūn yóu dān bì yǐ sān qiān, wǒ fàn cāng láng yù èr nián.
君游丹陛已三遷,我泛滄浪欲二年。
jiàn pèi xiǎo qū shuāng fèng quē,
劍珮曉趨雙鳳闕,
yān bō yè sù yī yú chuán.
煙波夜宿一漁船。
jiāo qīn jǐn zài qīng yún shàng, xiāng guó yáo pāo bái rì biān.
交親盡在青云上,鄉國遙拋白日邊。
ruò bào shēng yá yīng xiào shā, jié máo zāi yù zhǒng shē tián.
若報生涯應笑殺,結茅栽芋種畬田。
“若報生涯應笑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