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聞陳蔡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仍聞陳蔡戍”全詩
青蕪卑濕地,白露泬寥天。
鄉國此時阻,家書何處傳。
仍聞陳蔡戍,轉戰已三年。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西樓》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樓》
小郡大江邊,危樓夕照前。
青蕪卑濕地,白露泬寥天。
鄉國此時阻,家書何處傳。
仍聞陳蔡戍,轉戰已三年。
中文譯文:
在大江邊的小城郡,危樓前夕陽照耀。
草木郁郁,地勢低洼,天空中的露水已漸減。
此時我無法回到故鄉,家書又何處傳遞。
我仍能聽到陳蔡戍的消息,他已經在戰場上轉戰三年。
詩意:
《西樓》表達的是詩人在異鄉的愁思憂慮。詩人所處的地方小小郡城,卻臨江而建,樓臺矗立在江邊,夕陽的余暉照耀著眼前的景色。詩中青草茂盛,地勢濕低,天空中的露水即將消散,映照出詩人此時的心境。他無法回到故鄉,思念家鄉的親人和家書不知道怎樣傳達。詩的最后,詩人聽到了陳蔡戍的消息,他在戰場上已經奮戰轉戰三年。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流離失所,思鄉憂國之情。
賞析:
《西樓》寫出了詩人離鄉的愁思之情。通過描繪小郡大江邊的景色,詩人表達了自己在異鄉的寂寞和無助,詩中的危樓夕照,青蕪卑濕的地勢,以及白露泬寥天,都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詩的最后提到了陳蔡戍,他的轉戰已經三年,也反映出了整個時代的動蕩和不安。整首詩平淡而含蓄,情感真摯而深沉,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能夠引起讀者深思。
“仍聞陳蔡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lóu
西樓
xiǎo jùn dà jiāng biān, wēi lóu xī zhào qián.
小郡大江邊,危樓夕照前。
qīng wú bēi shī dì, bái lù jué liáo tiān.
青蕪卑濕地,白露泬寥天。
xiāng guó cǐ shí zǔ, jiā shū hé chǔ chuán.
鄉國此時阻,家書何處傳。
réng wén chén cài shù, zhuǎn zhàn yǐ sān nián.
仍聞陳蔡戍,轉戰已三年。
“仍聞陳蔡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