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已新提造化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已新提造化權”全詩
夔契定求才濟世,張雷應辨氣沖天。
那知淪落天涯日,正是陶鈞海內年。
肯向泥中拋折劍,不收重鑄作龍泉。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
憐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權。
夔契定求才濟世,張雷應辨氣沖天。
那知淪落天涯日,正是陶鈞海內年。
肯向泥中拋折劍,不收重鑄作龍泉。
中文譯文:
聽說李尚書成為宰相,因此用長句向賀微之祝賀。
憐惜你,不久就要離開通川,已經被任命為造化權官。
舜契還在尋找賢才來施展治國的本領,像張雷一樣能夠辨別風雷之氣,直沖云霄。
誰知道你會被遺棄在天涯海角的日子,這正是陶鈞成器的年紀。
你愿意將折斷的劍投入泥濘之中,不再把它收集起來卻重新打造成龍泉之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為李尚書擔任宰相而寫的贊揚之作。白居易在詩中以長句的形式,稱贊賀微之的才華和能力。在第一句中,“不久在通川”指的是賀微之不久后要離開通川,前往京城擔任造化權官。這個職位象征著造化權力,賀微之將成為朝廷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官員。第二句中,“夔契定求才濟世”是指賀微之像舜契那樣,尋找賢能人才來建設國家。賀微之像張雷一樣能辨別風雷之氣,意味著他有極高的辨別能力,可以識別位高權重的人。但是,這首詩也透露出賀微之的不幸命運。他被遺棄在天涯海角,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最后的兩句表達了白居易對賀微之的敬仰之情。賀微之愿意拋棄折斷的劍,不再收集它,而是選擇恢復重新打造,意味著他愿意放棄過去的失敗,重新迎接新的機遇,重新錘煉自己。整首詩表達了對賀微之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知已新提造化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lǐ shàng shū bài xiāng, yīn yǐ cháng jù jì hè wēi zhī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
lián jūn bù jiǔ zài tōng chuān, zhī yǐ xīn tí zào huà quán.
憐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權。
kuí qì dìng qiú cái jì shì,
夔契定求才濟世,
zhāng léi yīng biàn qì chōng tiān.
張雷應辨氣沖天。
nǎ zhī lún luò tiān yá rì, zhèng shì táo jūn hǎi nèi nián.
那知淪落天涯日,正是陶鈞海內年。
kěn xiàng ní zhōng pāo zhé jiàn, bù shōu zhòng zhù zuò lóng quán.
肯向泥中拋折劍,不收重鑄作龍泉。
“知已新提造化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