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任雀羅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門任雀羅張”全詩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九日醉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醉吟》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中文譯文:
白發是因為有太多的恨意,無情的菊花也變黃了。
我曾是一位州司馬,重陽節我已見過三次。
劍匣中塵埃滿滿,鳥籠里日月長長。
我身居漁父之家歡笑,門前麻雀自由翱翔。
因為問疾病而留下客人,聽他吟詩時隨意舉起酒杯。
嘆息時常談論那倚仗在過去的存亡。
老了我已無計可施,治愁的方法或許會有一些。
沒有超過學習王績的功績,唯有以醉來作為鄉愁。
詩意和賞析:
《九日醉吟》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寫的一首詩,詩中借重陽節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
詩人用“白發”來形容自己,暗示了他已經年紀老去,但白發卻是因為心中的恨意太多。這種寓意豐富的描寫,使詩人的心情和年歲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詩人還以“無情菊自黃”來描繪自然界的景象,將自然界的變化寄托到詩人的心境上,從而加深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詩人抒發了自己的身份和經歷,他曾是一位州司馬,重陽節見過三次,這里用具體的身份和時間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過去的回憶和無法抑制的自嘆。
詩中的“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形象地描繪了歲月的沉淀和物換星移的景象,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接下來,詩人通過漁父和麻雀的比喻,寓意了快樂的家庭生活和自由開放的心態。漁父笑語明快,麻雀在門前自由飛翔,表達了詩人對于寬松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詩人還通過“留客”、“偶置觴”等細膩描寫,表達了對友誼和詩歌人生的思考。
最后幾句“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表達了詩人對老年的慨嘆和對憂愁的思考。他認為自己老了,無計可施,但或許有治愁的方法。他沒有與王績相比較的勝算,于是只能以醉酒來享受鄉愁。這種無奈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理解和對樂觀積極的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在抒發自己的心情和體驗的同時,也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寄托著對歲月流轉和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門任雀羅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zuì yín
九日醉吟
yǒu hèn tóu hái bái, wú qíng jú zì huáng.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yī wèi zhōu sī mǎ, sān jiàn suì chóng yáng.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jiàn xiá chén āi mǎn, lóng qín rì yuè zhǎng.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shēn cóng yú fù xiào, mén rèn què luó zhāng.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wèn jí yīn liú kè, tīng yín ǒu zhì shāng.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tàn shí lùn yǐ fú, huái jiù shù cún wáng.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nài lǎo yīng wú jì, zhì chóu huò yǒu fāng.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wú guò xué wáng jī, wéi yǐ zuì wèi xiāng.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門任雀羅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