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衰容我自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稱衰容我自知”全詩
徒使花袍紅似火,其如蓬鬢白成絲。
且貪薄俸君應惜,不稱衰容我自知。
銀印可憐將底用,只堪歸舍嚇妻兒。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著刺史緋,答友人見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故人給予紅色綢袍,我回答道:自我見贈。一路上來,我未曾偏離仕途。這緋紅綢袍,使我看起來紅得像火一樣,但我的頭發已經變得白得像雪絲了。雖然我貪圖微薄的俸祿,但你應該珍惜自己的地位,不要說我這容顏已經衰老到自己都知道了。這銀印可憐,只夠用來驚嚇我的妻子和孩子,還不如拿回去退休。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用詼諧的口吻,對朋友見贈送的一件紅色綢袍進行了回應。詩中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衰老的容顏和微薄的俸祿的感慨,認為自己的容顏已經不再年輕,只能拿銀印給妻兒帶來些驚嚇,對待這件贈送的紅色綢袍并不是很重視。
賞析:
這首詩以輕松幽默的語調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面貌的不滿和對于微薄俸祿的無奈,同時也對送禮的朋友的善意表示了感謝。通過對比紅色綢袍和白發,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容顏的衰老。整首詩字里行間凸顯出作者對真實生活的懊悔和對自己文人身份的思念,體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和矛盾心態。整首詩幽默而深刻,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思考。
“不稱衰容我自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zhe cì shǐ fēi, dá yǒu rén jiàn zèng
初著刺史緋,答友人見贈
gù rén ān wèi shàn wèi cí, wǔ shí zhuān chéng dào wèi chí.
故人安慰善為辭,五十專城道未遲。
tú shǐ huā páo hóng shì huǒ,
徒使花袍紅似火,
qí rú péng bìn bái chéng sī.
其如蓬鬢白成絲。
qiě tān báo fèng jūn yīng xī, bù chēng shuāi róng wǒ zì zhī.
且貪薄俸君應惜,不稱衰容我自知。
yín yìn kě lián jiāng dǐ yòng, zhǐ kān guī shě xià qī ér.
銀印可憐將底用,只堪歸舍嚇妻兒。
“不稱衰容我自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