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百物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晴百物新”全詩
裊枝翻翠羽,濺水躍紅鱗。
萍泛同游子,蓮開當麗人。
臨流一惆悵,還憶曲江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晚題東林寺雙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題東林寺雙池
向晚雙池好,
初晴百物新。
裊枝翻翠羽,
濺水躍紅鱗。
萍泛同游子,
蓮開當麗人。
臨流一惆悵,
還憶曲江春。
譯文:
在傍晚時分,東林寺的雙池美麗宜人,
初晴的天空讓一切都煥然一新。
婀娜多姿的枝條翻動著翠綠的羽毛,
水波中躍動著絢爛的紅色魚鱗。
漂浮的萍葉伴隨著游子的流連,
盛開的荷花正如美麗的女子。
站在河畔,一種思念之情涌上心頭,
回憶起曲江春天的美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宜人的景色,晚上的雙池給人帶來了初晴的新鮮感。詩人通過描寫婀娜多姿的枝條和翠綠的羽毛,以及躍動的紅魚鱗,展現了雙池的生機勃勃之景。
接著詩人描述了漂浮的萍葉和盛開的荷花,將游子與美麗的女子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隱喻之意。詩人或許是在表達對曲江春天的美好回憶,思念之情也因此而生。
整首詩情感真切,描寫細膩,通過大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過往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借喻,引發了讀者對春天和美好回憶的聯想。在詩歌的結尾,詩人用“臨流一惆悵,還憶曲江春。”表達了對春天美好時光的思念之情,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初晴百物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tí dōng lín sì shuāng chí
晚題東林寺雙池
xiàng wǎn shuāng chí hǎo, chū qíng bǎi wù xīn.
向晚雙池好,初晴百物新。
niǎo zhī fān cuì yǔ, jiàn shuǐ yuè hóng lín.
裊枝翻翠羽,濺水躍紅鱗。
píng fàn tóng yóu zǐ, lián kāi dāng lì rén.
萍泛同游子,蓮開當麗人。
lín liú yī chóu chàng, hái yì qǔ jiāng chūn.
臨流一惆悵,還憶曲江春。
“初晴百物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