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且進手中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如且進手中杯”全詩
舊病重因年老發,新愁多是夜長來。
膏明自爇緣多事,雁默先烹為不才。
禍福細尋無會處,不如且進手中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歲暮》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歲暮》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歲暮,年末將至,白居易坐在室內,感嘆陰暗的時光迫使著他老去,他曾經健壯的身體和青春的容顏已經一去不復返。舊有的疾病因為年老而再次加重,新的憂愁則是由于長夜的來臨而增多。他的精力消耗殆盡,因為他過于勞累,而沒有成就什么偉大的事情,就像鵝默默地被烹煮了,他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在禍福之間尋找不到確切的歸宿,不如先提起酒杯,享受眼前的快樂。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歲末時光的感慨和對自己年老衰弱的無奈,也反映了他對生活困頓和挫折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老去與衰弱與年輕與活力的對比,展現了時光流轉、人事如夢的主題。同時,詩人也表達了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困境時選擇享受眼前的快樂,用酒杯來尋求短暫的安慰。
白居易的詩詞充滿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時光的思考,他以質樸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觸動人心。《歲暮》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抒發,引起讀者對生命的反思,呈現出一種深沉而感人的詩意。
“不如且進手中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mù
歲暮
qióng yīn jí jǐng zuò xiāng cuī, zhuàng chǐ sháo yán qù bù huí.
窮陰急景坐相催,壯齒韶顏去不回。
jiù bìng zhòng yīn nián lǎo fā,
舊病重因年老發,
xīn chóu duō shì yè zhǎng lái.
新愁多是夜長來。
gāo míng zì ruò yuán duō shì, yàn mò xiān pēng wèi bù cái.
膏明自爇緣多事,雁默先烹為不才。
huò fú xì xún wú huì chù, bù rú qiě jìn shǒu zhōng bēi.
禍福細尋無會處,不如且進手中杯。
“不如且進手中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