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峰不擬住多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爐峰不擬住多年”全詩
為感君恩須暫起,爐峰不擬住多年。
久眠褐被為居士,忽掛緋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文。
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
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別草堂三絕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草堂三絕句》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聽山鳥向陽眠,
黃紙除書落枕前。
為感君恩須暫起,
爐峰不擬住多年。
久眠褐被為居士,
忽掛緋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
廬山未要勒移文。
三間茅舍向山開,
一帶山泉繞舍回。
山色泉聲莫惆悵,
三年官滿卻歸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四個絕句構成,描繪了白居易離開草堂的情景,表達了他對離別的思念和回歸的期望。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白居易在草堂聽到山鳥的歌聲,鳥兒正向陽光處安睡。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現了寧靜和諧的草堂生活。
第二句提到白居易把黃紙上的書卷放在枕前,準備離開。黃紙除書象征著他的學問和知識,這里是在告別這段讀書的時光。
第三句表達了白居易對親友的感激之情,他暫時離開是為了回報恩情,但同時也表示不打算長時間停留在這座山上。
第四句提到白居易曾經久居草堂,穿著樸素的褐色被單,過著隱士的生活。然而,他突然掛起緋色的官袍,轉身成為使君。這里表現了他從隱居者轉變為身居高位的官員。
第五句表明雖然白居易離開了草堂,但他的心仍然留在那里,沒有隨著身體的遷移而改變。這里是表達了他對草堂生活的眷戀之情。
第六句提到白居易離開廬山的草堂,但他并不打算移走廬山的景色和草堂的文化。他將草堂的茅舍面向山開,讓山泉繞著舍子流過。這里展現了他對自然環境的崇敬和留戀。
最后兩句表明白居易在官場任職三年期滿,即將歸來。山色和泉聲仍然在那里,無論官場如何變幻,他仍然希望能夠回到草堂的生活。
整首詩以離別和回歸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白居易對離別的思念和對草堂生活的眷戀。詩中融入了道家的隱逸情懷,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爐峰不擬住多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cǎo táng sān jué jù
別草堂三絕句
zhèng tīng shān niǎo xiàng yáng mián, huáng zhǐ chú shū lào zhěn qián.
正聽山鳥向陽眠,黃紙除書落枕前。
wèi gǎn jūn ēn xū zàn qǐ, lú fēng bù nǐ zhù duō nián.
為感君恩須暫起,爐峰不擬住多年。
jiǔ mián hè bèi wèi jū shì, hū guà fēi páo zuò shǐ jūn.
久眠褐被為居士,忽掛緋袍作使君。
shēn chū cǎo táng xīn bù chū, lú shān wèi yào lēi yí wén.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文。
sān jiān máo shè xiàng shān kāi, yí dài shān quán rào shě huí.
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
shān sè quán shēng mò chóu chàng, sān nián guān mǎn què guī lái.
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
“爐峰不擬住多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