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賓太守乞寒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賓太守乞寒衣”全詩
再三憐汝非他意,天寶遺民見漸稀。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康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康叟》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八十歲的秦翁老者不愿歸去,
南賓太守向他乞求寒衣。
我多次憐憫你并非出于他人的意愿,
天寶年間的遺民漸漸減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一個年邁的老人的贈送和思念之情。詩人描述了一個八十歲的老者,他并不愿意離開,可能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或者有其他原因。南賓太守向他乞求寒衣,這顯示了詩人對老人的關心和尊重。詩人在表達憐憫之情時,強調了天寶年間的遺民逐漸減少的現象,這可能是指社會變遷導致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和老一代人的離世,給人一種時光流轉、歲月更迭的感慨。
賞析:
1. 對老人的關愛:詩人通過描述南賓太守向老人乞求寒衣,展現了對老人的關愛之情。這種關愛在詩中體現出來,使人感受到溫暖和人情味。
2. 年老離去的矛盾心情:詩中的老者已經八十歲,但他并不愿意離開。這種矛盾的心情揭示了年老者面臨的困境和內心的掙扎。詩人通過描繪這種心情,表達了對老人的理解和同情。
3. 社會變遷的反思:詩人提到天寶年間的遺民漸漸減少,可能意味著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和老一代人的離世。這種反思使人不禁思考時光的流轉和社會的變遷,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贈康叟》通過對老人的描寫和社會變遷的反思,展現了對年老者的關愛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在情感上給人以共鳴,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南賓太守乞寒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kāng sǒu
贈康叟
bā shí qín wēng lǎo bù guī, nán bīn tài shǒu qǐ hán yī.
八十秦翁老不歸,南賓太守乞寒衣。
zài sān lián rǔ fēi tā yì, tiān bǎo yí mín jiàn jiàn xī.
再三憐汝非他意,天寶遺民見漸稀。
“南賓太守乞寒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