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囚緣彩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囚緣彩翠”全詩
身囚緣彩翠,心苦為分明。
暮起歸巢思,春多憶侶聲。
誰能拆籠破,從放快飛鳴。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鸚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鸚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鸚鵡,整日默默無聲,到了深夜才棲息,又被驚醒。它的身體被五彩羽毛所困擾,內心痛苦卻無法表達清晰。黃昏時分,它開始思念歸巢,春天則更多地回憶起伴侶的聲音。誰能夠解開鸚鵡的籠子,讓它自由飛翔,盡情地鳴叫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鸚鵡的境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渴望自由的情感。鸚鵡作為囚禁在籠子里的象征,代表了受限制的生活狀態和無法自由表達的內心世界。詩人借鸚鵡之口,表達了對束縛的厭倦和對自由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與伴侶分離的思念之情。詩人希望有人能夠解放鸚鵡,讓它回歸自然狀態,放飛自我,發出快樂的歌聲。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鸚鵡的困境和詩人的情感,用寓言的手法傳達了人們對自由和溫馨的向往。它既有對個體自由的追求,又有對愛情的思念和珍視。整首詩意蘊含深遠,引發了讀者對自由、束縛和情感的思考。同時,白居易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情地刻畫了鸚鵡和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渴望,展現了人性的困境和對自由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身囚緣彩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wǔ
鸚鵡
jìng rì yǔ hái mò, zhōng xiāo qī fù jīng.
竟日語還默,中宵棲復驚。
shēn qiú yuán cǎi cuì, xīn kǔ wèi fēn míng.
身囚緣彩翠,心苦為分明。
mù qǐ guī cháo sī, chūn duō yì lǚ shēng.
暮起歸巢思,春多憶侶聲。
shuí néng chāi lóng pò, cóng fàng kuài fēi míng.
誰能拆籠破,從放快飛鳴。
“身囚緣彩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