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庭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葉落庭時”全詩
老去爭由我,愁來欲泥誰。
空銷閑歲月,不見舊親知。
唯弄扶床女,時時強展眉。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新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秋》
二毛生鏡日,
一葉落庭時。
老去爭由我,
愁來欲泥誰。
空銷閑歲月,
不見舊親知。
唯弄扶床女,
時時強展眉。
中文譯文:
兩根胡須生在鏡前的一天,
一片葉子落在庭院的時候。
老去的事情是我自己爭持的,
愁苦來臨時想要泥塑誰。
虛度了空閑的歲月,
不見了往日的親友相識。
只有撫弄床前的女子,
時常強迫自己展顰微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所作。《新秋》描述了作者對年華老去和親友漸行漸遠的感慨,以及他在孤寂中努力保持樂觀的心態。
詩的開頭,以“二毛生鏡日,一葉落庭時”描繪了時間的流逝。作者通過描述自己面對鏡子時額頭上的胡須越來越多,和庭院中一片葉子的飄落,表達了歲月的匆匆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短暫。
接下來,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老去的看法:“老去爭由我,愁來欲泥誰”。這句話表明作者認為老去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命運,但他堅持認為老去是自己的主動選擇,不愿被困擾和消沉。他拋出了一個問題:愁苦來臨時,想要尋找傾訴的對象,但又感到無從泄憤。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孤單的境況。他感嘆時間的虛度,不再能見到曾經熟悉的親友。然而,作者在孤寂中找到了一絲慰藉,他說:“唯弄扶床女,時時強展眉”。這里的“扶床女”指作者的妻子,他通過與妻子的互動,強迫自己時時展開微笑,以保持積極的心態。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他在面對老去和孤獨的挑戰時,試圖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并通過與妻子的關愛和陪伴來尋求慰藉。這首詩透露出對生命的短暫和珍惜的態度,以及對愛與陪伴的渴望和依賴。
“一葉落庭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qiū
新秋
èr máo shēng jìng rì, yī yè luò tíng shí.
二毛生鏡日,一葉落庭時。
lǎo qù zhēng yóu wǒ, chóu lái yù ní shuí.
老去爭由我,愁來欲泥誰。
kōng xiāo xián suì yuè, bú jiàn jiù qīn zhī.
空銷閑歲月,不見舊親知。
wéi nòng fú chuáng nǚ, shí shí qiáng zhǎn méi.
唯弄扶床女,時時強展眉。
“一葉落庭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