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有道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衰年有道情”全詩
仰頭聽鳥立,信腳望花行。
暇日無公事,衰年有道情。
浮生短于夢,夢里莫營營。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野行》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行》
草潤衫襟重,
沙干屐齒輕。
仰頭聽鳥立,
信腳望花行。
暇日無公事,
衰年有道情。
浮生短于夢,
夢里莫營營。
中文譯文:
衣襟上的草若潤濕,沙子干燥使鞋子的牙齒輕盈。抬頭傾聽鳥兒的歌聲,放開腳步仰望著盛開的花朵。
閑暇之日沒有公務煩憂,年老之時滿懷詩意。人生如水中月影,短暫而朦朧,如同夢境一般,無需過多計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詩意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理解。通過描繪草地濕潤和沙子干燥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和對自然美的欣賞。鳥兒的鳴唱和花朵的盛開,使作者感到心曠神怡。
詩中還流露出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無拘無束地行走于自然之間。閑暇日子里沒有煩憂的公務纏身,年老之時仍然懷有詩意和樂趣。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慨,認為人生猶如夢境般短暫而虛幻,人們應該抓住當下,不要過分計較瑣事和急功近利。整首詩節奏明快,細膩而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讓人感受到詩人在自然中自由閑適的心境。
“衰年有道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xíng
野行
cǎo rùn shān jīn zhòng, shā gàn jī chǐ qīng.
草潤衫襟重,沙干屐齒輕。
yǎng tóu tīng niǎo lì, xìn jiǎo wàng huā xíng.
仰頭聽鳥立,信腳望花行。
xiá rì wú gōng shì, shuāi nián yǒu dào qíng.
暇日無公事,衰年有道情。
fú shēng duǎn yú mèng, mèng lǐ mò yíng yíng.
浮生短于夢,夢里莫營營。
“衰年有道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