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夜月明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百五夜月明天”全詩
抱膝思量何事在,癡男騃女喚秋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寒食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夜
四十九年身老日,
一百五夜月明天。
抱膝思量何事在,
癡男騃女喚秋千。
中文譯文:
寒食夜
四十九年人已老,
一百五夜月明云朵。
抱著膝思量何事在,
傻小伙和傻姑娘蕩秋千。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寒食夜的詩,表達了白居易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于生命的思考。
第一句“四十九年身老日”,直接點出了人已經年老的事實。四十九歲可以說是一個人生命的中年,并且在當時的時代,四十九歲已經是相當年老的年紀了。
第二句“一百五夜月明天”,描繪了五十年來的一個場景。月明的夜晚給人以安詳和靜謐的感覺,也象征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輪回。一百五夜的月明天意味著白居易面對著五十年來的種種事物,回過頭來思考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抱膝思量何事在”,表達了白居易在這個寒食夜中,靜靜地坐著,深思自己的一生有何意義。抱著膝蓋思考的姿勢,顯示了他對于人生的認真和思索。
最后一句“癡男騃女喚秋千”,描繪了寒食夜里的一對幼稚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蕩秋千。他們無憂無慮,不思考人生的意義,純粹地享受當前的快樂。將這個畫面與上一句的思考對比,顯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慨和思緒。
整首詩表達出了作者對于歲月流逝的感慨和對于生命的思考。詩中通過描述自己年老的身體和對過去五十年的回顧,抒發了對于時間流逝的無奈和對于生命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寒食夜中的快樂兒童,與作者的思考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短暫。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生命的思索和對于時光的敏感,同時也通過對比展現了人生的多重面向和快樂的尋找。
“一百五夜月明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yè
寒食夜
sì shí jiǔ nián shēn lǎo rì, yī bǎi wǔ yè yuè míng tiān.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
bào xī sī liang hé shì zài, chī nán ái nǚ huàn qiū qiān.
抱膝思量何事在,癡男騃女喚秋千。
“一百五夜月明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