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渠不道使君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遮渠不道使君愚”全詩
唯擬騰騰作閑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州民》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州民》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宦情斗擻隨塵去,
鄉思銷磨逐日無。
唯擬騰騰作閑事,
遮渠不道使君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宦途的感慨和對鄉愁的思念之情。宦情指的是在朝廷中奔波勞碌的憔悴和疲憊,鄉思則是對故鄉的思念和心靈的牽掛。白居易表示自己寧愿選擇一種自由閑適的生活,不再追逐功名利祿,而是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他不愿意為了迎合權貴而閉口不言真理,寧愿被視為愚昧的使臣。
賞析:
這首詩詞充分展現了白居易對宦途和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厭倦,以及對故鄉和自由的向往。白居易在官場中歷經風波,深感其中的勞累和無奈,他希望能夠拋棄這種浮躁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這種追求與唐代文人士大夫的時代背景相呼應,他們渴望遠離政治斗爭和功利之地,尋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詩中的"遮渠不道使君愚"一句,表達了白居易寧愿選擇被人視為愚昧的使臣,也不愿意隨波逐流,迎合權貴的心態。他愿意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對官場生活和個人追求的獨特看法。它不僅反映了白居易個人的情感與思想,也體現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
“遮渠不道使君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zhōu mín
答州民
huàn qíng dòu sǒu suí chén qù, xiāng sī xiāo mó zhú rì wú.
宦情斗擻隨塵去,鄉思銷磨逐日無。
wéi nǐ téng téng zuò xián shì, zhē qú bù dào shǐ jūn yú.
唯擬騰騰作閑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遮渠不道使君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