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嬌癡三歲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奈嬌癡三歲女”全詩
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拆紫泥書。
便留朱紱還鈴閣,卻著青袍侍玉除。
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金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初次除去尚書郎,脫下刺史的紅袍。
親友們相賀問如何,服色和恩光都重新歸零。
頭發已經白了,喜悅地摔下黃草峽,
眼睛明亮地驚訝地拆開紫泥書。
雖然留下了朱紅的錦繡帶還回鈴閣,
然后穿上了青袍,侍奉在玉除官的身邊。
可惜啊,嬌癡三歲的女兒,
圍著腰鬧哭著要找金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抒發個人情感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他從尚書郎職位升任為刺史后,再次被調離刺史職位的心情。
詩詞的開頭描繪了親友們祝賀他升任刺史的情景,但是這種榮耀和尊嚴隨著離開刺史職位而消散。
接著,詩人寫道他頭發已經花白,喜悅地摔下叫“黃草峽”的地方,這可能是他從刺史任職地離開的象征。
他描述自己拆開紫泥書的動作,表達出他對新的工作職位或未來的期待。
然后詩人寫到,即使他離開刺史的位置,但他還是帶著朱紅的錦繡帶返回了鈴閣,在新的職位上穿著青袍侍奉玉除官。
最后,詩人描繪了他的三歲女兒圍著他哭鬧,想要找到金魚。這種情景反映了詩人在事業上的升遷所帶來的家庭壓力和牽掛。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感受,表達了一種轉變和調整的情緒。詩人在生活中經歷了職位的升遷和離開,但也受到了家庭的牽絆和責任。這些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首詩詞的主題。
整首詩詞的篇幅較短,詩人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通過細節的刻畫,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時,這首詩詞也展示了白居易在詩歌創作方面的才華和技巧。
“無奈嬌癡三歲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chú shàng shū láng, tuō cì shǐ fēi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
qīn bīn xiāng hè wèn hé rú, fú sè ēn guāng jǐn fǎn chū.
親賓相賀問何如,服色恩光盡反初。
tóu bái xǐ pāo huáng cǎo xiá,
頭白喜拋黃草峽,
yǎn míng jīng chāi zǐ ní shū.
眼明驚拆紫泥書。
biàn liú zhū fú hái líng gé, què zhe qīng páo shì yù chú.
便留朱紱還鈴閣,卻著青袍侍玉除。
wú nài jiāo chī sān suì nǚ, rào yāo tí kū mì jīn yú.
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金魚。
“無奈嬌癡三歲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