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含春意無分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含春意無分別”全詩
西掖垣中今日眼,南賓樓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
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西省對花憶忠州東坡新花樹,因寄題東樓》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省對花憶忠州東坡新花樹,因寄題東樓》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每看闕下丹青樹,
不忘天邊錦繡林。
西掖垣中今日眼,
南賓樓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無分別,
物感人情有淺深。
最憶東坡紅爛熳,
野桃山杏水林檎。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花卉的情感和對東坡新花樹的懷念之情。他在闕下(指朝廷)看到紅花綠樹時,總會想起天邊錦繡的花林,使他的目光回到了宮廷之內。而當他登上南賓樓時,他的思緒卻回到了去年的心情。詩中表達了花朵不分春意的不同,而物象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情感受。最后,白居易回憶起東坡(指蘇東坡)的紅花、山杏、水林檎,給人以熱烈、豐富的印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花卉為主題,通過對花卉的描述和對情感的表達,表現出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過去的懷念。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闕下的花樹和天邊錦繡林的對比來凸顯作者的情感。同時,南賓樓和去年心情的對比也展現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和情感的變遷。
詩詞中的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的句子,表達了花朵所具有的普遍美和物象所引發的不同程度的情感。這種感悟使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共鳴。
最后,詩人回憶起東坡的紅花、山杏、水林檎,表達了對東坡的景物和情感的深切懷念。這些具體的細節描寫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
整首詩詞通過對花卉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對過去的懷念以及對自然與人情之間的感悟。同時,通過對比和具體的細節描寫,使詩詞更加生動有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花含春意無分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hěng duì huā yì zhōng zhōu dōng pō xīn huā shù, yīn jì tí dōng lóu
西省對花憶忠州東坡新花樹,因寄題東樓
měi kàn què xià dān qīng shù, bù wàng tiān biān jǐn xiù lín.
每看闕下丹青樹,不忘天邊錦繡林。
xī yè yuán zhōng jīn rì yǎn,
西掖垣中今日眼,
nán bīn lóu shǎng qù nián xīn.
南賓樓上去年心。
huā hán chūn yì wú fēn bié, wù gǎn rén qíng yǒu qiǎn shēn.
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
zuì yì dōng pō hóng làn màn, yě táo shān xìng shuǐ lín qín.
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花含春意無分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