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開閶闔曉沈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開閶闔曉沈沈”全詩
天晴更覺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
病對詞頭慚彩筆,老看鏡面愧華簪。
自嫌野物將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中書寓直(一作中書直堂)》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書寓直(一作中書直堂)》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將于以下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供您參考。
中文譯文:
圍繞宮墻的林木被禁錮著,
半開的大門,黎明暗淡。
天空晴朗,才感覺到南山的近,
月亮升起,才知道西掖的深。
病困的時候,只好低頭慚愧,
老去的時候,直直看著鏡中的國家,愧疚華族。
自己嫌棄野外的事物,還有什么用呢?
這個身體,只是一個虛幻的鹿角,心靈卻如同麋鹿。
詩意:
《中書寓直(一作中書直堂)》描述了作者白居易看到中書堂內關掌敞開的情景,借此表達了自身對政治權力的失望和對自己曾經任職中書令后的愧疚感。詩中透露出詩人因疾病和衰老而感到無奈和自責的心態。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自身的反思,詩人表達出對世俗權力的深深疏離與無力感。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自我反思為主要手法,將作者自己內心的情感與外界的景物形成對比和襯托。通過描繪圍繞宮墻的林木被禁錮、半開的大門和明亮的天空,詩人傳達出自己對政治權力的困擾和束縛感。而在疾病和衰老的困擾下,詩人直面自己的晚年形象,感到無比的夜與愧疚。最后一句"自嫌野物將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體現了對世俗事物的深深厭棄,認為一切對個體的追求都是虛幻的,唯有內心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自我表達,表現出對政治權力的失望和對自身壽命的思考,展現了一位晚年詩人的獨立思考和超然境界。
“半開閶闔曉沈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shū yù zhí yī zuò zhōng shū zhí táng
中書寓直(一作中書直堂)
liáo rào gōng qiáng wéi jìn lín, bàn kāi chāng hé xiǎo shěn shěn.
繚繞宮墻圍禁林,半開閶闔曉沈沈。
tiān qíng gèng jué nán shān jìn,
天晴更覺南山近,
yuè chū fāng zhī xī yē shēn.
月出方知西掖深。
bìng duì cí tóu cán cǎi bǐ, lǎo kàn jìng miàn kuì huá zān.
病對詞頭慚彩筆,老看鏡面愧華簪。
zì xián yě wù jiāng hé yòng, tǔ mù xíng hái mí lù xīn.
自嫌野物將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半開閶闔曉沈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