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莫愁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上莫愁樓”全詩
共賒黃叟酒,同上莫愁樓。
靜接殷勤語,狂隨爛熳游。
那知今日眼,相見冷于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代人贈王員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人贈王員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好在王員外,平生記得不。
共借黃叟酒,同上莫愁樓。
靜靜地交流親密的話語,瘋狂地隨波逐流游蕩。
誰能知曉,今天再相見時的冷漠如秋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代人之身,向王員外表達了白居易的情感。白居易與王員外之間有一段深厚的友誼,但在詩中,他提到自己懷念的事情王員外卻已經忘記了,這使得他感到失落和傷感。
詩的第二句描述了他們一起借酒共飲的場景,他們曾經一同登上莫愁樓,享受歡樂和快樂的時光。這種描繪傳達著友誼的美好與快樂。
然而,第三和第四句中的"靜接殷勤語,狂隨爛熳游"則傳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他們曾經可以坦誠地交談,分享彼此的心事,但現在卻變得疏遠和冷漠。這種變化讓作者感到惋惜,他無法理解為什么在今天的重逢中,王員外的態度變得如此冷淡,就像秋天一樣。
整首詩通過對友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友誼的失望。它傳達了作者對人際關系的思考,揭示了時間和變化對友情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社交中可能遇到的困擾和挫折。
“同上莫愁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rén zèng wáng yuán wài
代人贈王員外
hǎo zài wáng yuán wài, píng shēng jì de bù.
好在王員外,平生記得不。
gòng shē huáng sǒu jiǔ, tóng shàng mò chóu lóu.
共賒黃叟酒,同上莫愁樓。
jìng jiē yīn qín yǔ, kuáng suí làn màn yóu.
靜接殷勤語,狂隨爛熳游。
nǎ zhī jīn rì yǎn, xiāng jiàn lěng yú qiū.
那知今日眼,相見冷于秋。
“同上莫愁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