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艛艓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旌旗艛艓中”全詩
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
山水衙門外,旌旗艛艓中。
大夫應絕席,詩酒與誰同。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嚴大夫赴桂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嚴大夫赴桂州
地壓坤方重,
官兼憲府雄。
桂林無瘴氣,
柏署有清風。
山水衙門外,
旌旗艛艓中。
大夫應絕席,
詩酒與誰同。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白居易寫的,是一首送別嚴大夫去桂州的詩。詩中描繪了桂州的山水環境以及嚴大夫的官職和身份。詩人表達了對嚴大夫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借此描繪了桂州的美景和清新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桂州的山水環境和嚴大夫的官職。首先,詩中提到"地壓坤方重",用以形容桂州的地勢高聳,給人一種壓迫感。接著,詩句"官兼憲府雄"表明嚴大夫的官位高峻,擔任憲府的職責。然后,詩句"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描述了桂州的自然環境,桂林沒有瘴氣的困擾,而且柏署(指嚴大夫的官署)處在清風之中,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山水衙門外,旌旗艛艓中"描繪了衙門外的山水景色和嚴大夫所屬的官方船只。衙門外的山水景色宜人,而旌旗艛艓則表示嚴大夫所乘坐的船只整齊有序。
最后兩句"大夫應絕席,詩酒與誰同"表達了白居易對嚴大夫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大夫應絕席"意味著嚴大夫應該離開官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熱愛,而"詩酒與誰同"則暗示著嚴大夫將在遠方繼續他的詩酒人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桂州的山水環境和送別嚴大夫的情景,表達了對嚴大夫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展現了桂州的美景和嚴大夫的高尚品質。
“旌旗艛艓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 dài fū fù guì zhōu
送嚴大夫赴桂州
dì yā kūn fāng zhòng, guān jiān xiàn fǔ xióng.
地壓坤方重,官兼憲府雄。
guì lín wú zhàng qì, bǎi shǔ yǒu qīng fēng.
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
shān shuǐ yá mén wài, jīng qí lóu dié zhōng.
山水衙門外,旌旗艛艓中。
dài fū yīng jué xí, shī jiǔ yǔ shuí tóng.
大夫應絕席,詩酒與誰同。
“旌旗艛艓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