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亦無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后亦無憂”全詩
百年慵里過,萬事醉中休。
有室同摩詰,無兒比鄧攸。
莫論身在日,身后亦無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閑坐》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坐》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暖擁紅爐火,閑搔白發頭。
百年慵里過,萬事醉中休。
有室同摩詰,無兒比鄧攸。
莫論身在日,身后亦無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閑坐的場景。詩人坐在一個溫暖的房間,身邊燃燒著紅色的爐火,他悠閑地搔著自己的白發。白居易通過這幅畫面,表達了對寧靜自在、無憂無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閑坐》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和滿足。詩中的"暖擁紅爐火"和"閑搔白發頭"表現了詩人舒適的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境。他用"百年慵里過,萬事醉中休"來形容自己在這種閑適狀態中度過了一生,即使面對萬事紛擾,他也能夠醉心于此,放下煩惱。接下來的兩句"有室同摩詰,無兒比鄧攸",暗示了詩人與佛教中的兩位睿智人物的對比。摩詰和鄧攸都是佛教傳說中的人物,他們都能超越塵世的煩惱,心境自在。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擺脫世俗的紛擾,忘卻人世間的煩惱。最后一句"莫論身在日,身后亦無憂"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態,無論是活在當下還是走向死亡,他都能夠無憂無慮。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寧靜自在、超脫塵世的向往之情。通過描述一個閑坐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于舒適、自由的生活態度,并展現了對于內心平靜、無憂無慮狀態的追求。同時,通過摩詰和鄧攸的對比,強調了超脫世俗的重要性,詩人希望能夠在紛擾的世事中保持心靈的寧靜。整首詩詞意境優美,行文簡練,給人以寧靜輕松的感受,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人生追求和內心平靜的思考。
“身后亦無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zuò
閑坐
nuǎn yōng hóng lú huǒ, xián sāo bái fà tóu.
暖擁紅爐火,閑搔白發頭。
bǎi nián yōng lǐ guò, wàn shì zuì zhōng xiū.
百年慵里過,萬事醉中休。
yǒu shì tóng mó jí, wú ér bǐ dèng yōu.
有室同摩詰,無兒比鄧攸。
mò lùn shēn zài rì, shēn hòu yì wú yōu.
莫論身在日,身后亦無憂。
“身后亦無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