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圖妻子免饑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圖妻子免饑寒”全詩
或望君臣相獻替,可圖妻子免饑寒。
性疏豈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濟事難。
分寸寵光酬未得,不休更擬覓何官。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罷中書舍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罷中書舍人》是白居易的一首唐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罷中書舍人,
拙宦懷居處。
倚杖還諫諍,
歸舟欲仙去。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從中書舍人的職位上初次罷免后的心境。他自謙拙宦的身份,懷念平凡寧靜的居住環境。他倚著拐杖仍然對政治事務表示意見和批評,但他內心渴望離開這一切,回到自己的小舟上過隱居的生活。
賞析:
1. 自謙拙宦:白居易以自謙的態度描述自己的官職,表現出謙虛的品質。他并不自滿于所擁有的清貴身份,而是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2. 懷居處:白居易懷念過去平凡寧靜的生活環境,暗示了他對清貴身份的不滿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3. 倚杖還諫諍:盡管已經罷免了官職,白居易仍然保持對政治事務的關注,他倚著拐杖表示自己仍然愿意提出批評和建議,表現出他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
4. 歸舟欲仙去:這句表達了白居易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能夠擺脫政治紛爭,回到自己的小舟上,過上寧靜的隱居生活。"欲仙去"一詞也暗示了他對塵世的煩惱和紛擾的厭倦,希望能夠追求超脫和自由。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白居易的內心矛盾和對官場生活的不滿,表達了他對平凡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政治世界的厭倦。他希望能夠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追求自由和內心的寧靜。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展現了他對人生和境遇的深刻思考。
“可圖妻子免饑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bà zhōng shū shè rén
初罷中書舍人
zì cán zhuō huàn dāo qīng guì, hái yǒu chī xīn pà sù cān.
自慚拙宦叨清貴,還有癡心怕素餐。
huò wàng jūn chén xiāng xiàn tì,
或望君臣相獻替,
kě tú qī zǐ miǎn jī hán.
可圖妻子免饑寒。
xìng shū qǐ hé chéng ēn jiǔ, mìng bó yuán zhī jì shì nán.
性疏豈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濟事難。
fēn cùn chǒng guāng chóu wèi dé, bù xiū gèng nǐ mì hé guān.
分寸寵光酬未得,不休更擬覓何官。
“可圖妻子免饑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