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勞別修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勞別修道”全詩
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
巧未能勝拙,忙應不及閑。
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竹閣》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竹閣》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上坐在松樹檐下,
夜晚在竹閣間入眠。
清凈的心靈需要服用藥物,
幽靜的孤獨抵達歸山的道路。
技巧未能勝過拙樸,
忙碌無法及得到閑適。
無需勞苦修行道德,
這里就是通往玄妙的門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竹閣中度過的一個夜晚。詩人坐在松樹檐下,感受著夜晚的寧靜,進入竹閣休息。他提到了清虛服藥,這可以理解為他在追求精神上的純凈和平靜。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孤獨的接受和對歸山歸隱生活的向往。他認為技巧和忙碌都無法超越樸素和閑適的境界。最后,詩人表示修道并非需要費力勞心,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找到通往玄妙境界的門徑。
賞析:
《宿竹閣》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追求心靈寧靜和超脫塵世的意境。松樹和竹子都是具有高雅品性和堅韌精神的象征,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詩人通過對忙碌和拙樸的對比,呼喚人們追求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強調清凈和寧靜對于修身養性的重要性。詩詞中滲透著隱逸思想,表達了對繁忙世俗生活的厭倦,以及對歸隱山林、追求心靈自由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白居易清新淡雅的風格,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人生境界的獨特見解。
“無勞別修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ú gé
宿竹閣
wǎn zuò sōng yán xià, xiāo mián zhú gé jiān.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
qīng xū dāng fú yào, yōu dú dǐ guī shān.
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
qiǎo wèi néng shèng zhuō, máng yīng bù jí xián.
巧未能勝拙,忙應不及閑。
wú láo bié xiū dào, jí cǐ shì xuán guān.
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
“無勞別修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