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舍將何作寒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舍將何作寒食”全詩
到舍將何作寒食,滿船唯載樹陰歸。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
寒食當歸義興山,載盡樹陰滿船還。
杏園新寺梅雨后,蘋洲老路菜花間。
王謝未能供自治,何言江海寄言官。
應憐胸次丘壑壯,萬丈茅堂一畦緣。
中文譯文: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
寒食節當回義興山,滿載著樹蔭滿船歸還。
杏園新寺經過梅雨后,蘋洲老路菜花之間。
王侯貴族未能供養和修繕,又何能寄托江海之言于官員。
應該憐惜那些胸懷和人生境遇堅貞的壯士,他們建造的古樸的茅屋只在一片蜿蜒的山脈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作于唐代,送別李校書歸義興山居。詩中通過描繪寒食節的景色和船上滿載的樹蔭,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諧景象。詩人感慨于王侯貴族未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無法修繕和供養山居,只能將自己的悲憤之情借寄于官員。最后,詩人對那些保持胸懷和境遇濃烈堅貞的人表示敬意,他們在山脈間建造著簡樸的茅屋。整首詩以清新明朗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并借此抒發了對社會現象的哀嘆和對壯士的崇敬之情,富有深遠的思考和感慨。
“到舍將何作寒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jiào shū chèn hán shí guī yì xīng shān jū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
dà jiàn téng téng shī jiǔ kè, bù yōu shēng jì shì jūn xī.
大見騰騰詩酒客,不憂生計似君稀。
dào shě jiāng hé zuò hán shí, mǎn chuán wéi zài shù yīn guī.
到舍將何作寒食,滿船唯載樹陰歸。
“到舍將何作寒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