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湖亭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日湖亭臥”全詩
起因殘醉醒,坐待晚涼歸。
松雨飄藤帽,江風透葛衣。
柳堤行不厭,沙軟絮霏霏。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湖亭晚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亭晚歸》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盡日湖亭臥,
心閑事亦稀。
起因殘醉醒,
坐待晚涼歸。
松雨飄藤帽,
江風透葛衣。
柳堤行不厭,
沙軟絮霏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白居易在湖亭度過的一個安逸、閑適的午后。詩人整日悠然地躺在湖亭上,內心沒有繁雜的事務,心境寧靜。當酒醉過后蘇醒,他坐在那里等待著夜晚的涼爽。松林中的細雨灑落在他的藤帽上,江風穿過葛布衣服,給他帶來一絲涼意。他沿著柳堤漫步,不覺得厭倦,而腳下的沙地柔軟,空中飄飛著柳絮。
賞析:
《湖亭晚歸》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心靈的寧靜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在湖亭中度過了整個白天,沒有繁瑣的事務干擾,內心得到了放松和舒展。他在酒醉過后醒來,坐在湖亭等待夜晚的歸來,這里的夜晚涼爽宜人。詩中的描寫細膩而生動,如松雨飄落在藤帽上、江風穿過葛衣,給人以清涼的感覺。柳堤行走不覺得厭倦,沙地柔軟,空中飄飛的柳絮更增添了一種輕盈的氛圍。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細節展示了詩人與自然的融洽共生,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詞體現了唐代詩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寧靜的特點,展現了他們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深入感悟。通過描繪湖亭的安逸、夜晚的涼爽以及自然細節的描寫,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清新的境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寧靜,也引發人們對簡樸生活和內心平靜的思考。
“盡日湖亭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tíng wǎn guī
湖亭晚歸
jǐn rì hú tíng wò, xīn xián shì yì xī.
盡日湖亭臥,心閑事亦稀。
qǐ yīn cán zuì xǐng, zuò dài wǎn liáng guī.
起因殘醉醒,坐待晚涼歸。
sōng yǔ piāo téng mào, jiāng fēng tòu gé yī.
松雨飄藤帽,江風透葛衣。
liǔ dī xíng bù yàn, shā ruǎn xù fēi fēi.
柳堤行不厭,沙軟絮霏霏。
“盡日湖亭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